登封窑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有代表性的民间瓷窑之一,其窑址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多年来,研究者对登封境内瓷窑遗址已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其成果表明,登封窑制瓷历史悠久,始于隋而终于明清,其中唐、宋和金、元时期是登封窑制瓷生产的兴盛期,尤以北宋时期的产品最为精美。登封境内的古代瓷窑遗址主要分布于南部颍河两岸及其支流上,遍布颍阳、君召、石道、大金店、白坪、告成、徐庄、宣化、大冶等9个乡镇,并相对集中在三个区域:
登封北魏嵩岳寺塔
一是颍河支流白江河西岸的白坪古瓷窑遗址群。烧造时代自北宋起一直到金、元时期从未断烧。除个别窑口兼烧黑釉、白釉外,多以专烧钧瓷为主。
二是以宣化镇前庄窑为代表的“神前窑”瓷窑遗址群。该.、黄釉器,唐代生产黄釉褐彩、黑遗址瓷窑众多,主要分布在登封东南约20公里的白沙水库库区周围的多个村镇。烧造时代自隋、唐至宋、金、元时期。产品几乎涉及当时北方瓷窑流行的大部分品种,如隋代烧造黑釉、白釉、花釉瓷等,宋金元时期出产白釉刻划花、珍珠地黑花、白地黑花、宋三彩、钧瓷等品种。
白釉珍珠地团花纹枕以及枕底图
三是告成镇的曲河窑址,1961年发现,位于告成镇曲河村、蒋庄村一带。发现者当时还曾在村中古庙遗迹中找到了一块记述曲河窑古代烧造概况的石碑,为光绪二-一年(1895年)刻“重修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堂碑记”,碑文中记有:“地名曲河,面水势也。其中风景物色,宋以前渺无可稽。尝就里人偶拾遗物,质诸文献通考,而知当有宋时窑场环设,商贾云集,号邑巨镇。金、元两代亦归湮没,严据碑碣,谨稽明季,其物力人事似佚。”碑文记载和窑址调查采集的标本都表明,曲河窑制瓷历史始于晚唐,北宋达到全盛,金代制瓷规模仍很大,至元末明初逐渐衰落。北宋时期的曲河窑主要生产黑釉、白釉、青釉、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白釉刻划花、白釉珍珠地划花和三彩等品种,其中尤以成熟运用精美的珍珠地划花和白釉剔、刻、划花工艺而闻名中外,曲河窑也因此成为登封窑最具代表性和最为引人关注的窑场。
多年来,故宫博物院的古陶瓷研究者对登封窑尤其是曲河窑的研究工作一直比较关注。早在1962年,故宫冯先铭、叶詰民等前辈学者即赴曲河窑进行了调查,并采集了473件标本,冯先生在他《河南密县、登封唐宋古窑址调查》一文中对曲河窑的烧造历史、产品种类、装饰特征、窑场性质及其与周边窑场的关系等做了全面阐述。此后我院许多专家学者曾多次赴登封进行窑址调查,最近的一次是2005年幵始的以冯小琦先生带队进行的故宫博物院新一轮全国古陶瓷窑址调查工作中对登封地区窑址的实地走访。目前我院除藏有大量自登封采集的窑址标本资料外,依据院藏陶瓷文物账的相关记录,还藏有10余件生产窑口暂定为登封窑的瓷器藏品,以珍珠地划花瓶、枕等器为主,还有柳斗钵、白釉碗、黑釉罐等。以现有认识来看,大部分藏品应属登封曲河窑产品,它们无疑是我们研究登封窑制瓷历史的十分重要的资料。
宋登封白釉绿彩珍珠地划花缠枝花卉纹六管瓶
故宫登封窑藏品的入院时间均在1949年之后,多数为60年代初期入藏,对上述藏品生产窑口的判断显然与故宫学者通过窑址调查所得出的认识密切相关。登封窑所在的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北方陶瓷生产的核心地区之一,制瓷历史悠久,名窑众多,如登封周边地区就分布着巩义窑、汝窑、临汝窑、鲁山段店窑、禹州扒村窑、禹州钧窑、密县西关窑等许多中原地区著名的民间窑场。这些窑场在生产具有自身窑口特色产品的同时,各窑场之间在生产工艺、烧造品种、装饰特征等方面往往互为借鉴学习,多会烧造同一类型的产品,这些产品在造型、胎釉、装饰等方面往往特征相似不易区分,而登封窑的产品显然也具有这一特点。
宋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以现有材料来看,登封各窑场中产品特征较易辨识的还是曲河窑产的珍珠地划花类瓷器。冯先铭先生在论述曲河窑与邻近各窑的相互关系时即指出:“登封与密县两窑距离较近,两窑所烧器皿有的不易很快分得清楚,其中白釉碗就属于这种情况。另外,两窑都有珍珠地划花类器皿……登封与邻近的禹县扒村窑也有共同的品种,如宋三彩划花枕、碗及白釉黑花盆洗等器皿,它的造型及装饰特征基本是相同的。传统认识上,珍珠地划花产品一般被归入磁州窑类型,这种工艺的出现是受唐代金银器鑒花工艺的影响。晚唐时最早出现在河南密县窑,北宋时期盛烧于北方的烧造磁州窑类型瓷器的一些窑场,金代延续烧造。目前已发现生产珍珠地划花瓷器彩窑具中有一种三叉式支烧工具,其形式与邻近的巩县一致。唐白釉绿彩碗的造型和斑点不规则排列,这又与密县及豫北的汤阴、安阳等窑相同。白釉刻花壶残片,其装饰方法与修武当阳峪大致相同。”可见曲河窑生产的许多品种在周边地区的密县窑、扒村窑、巩义窑和当阳峪窑等窑场中也有生产。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牡丹纹腰圆枕
宋登封窑黑釉瓜棱罐
由于多种原因,登封地区的瓷窑遗址至今尚未进行过正式的考古发掘,因此我们对登封窑的就有河北磁州窑、定窑、井胫窑,河南密县窑、鲁山段店窑、宝丰清凉寺窑、修武当阳峪窑、新安城关窑,以及山西介休、河津、交城、浑源等窑场,其中以登封曲河窑调查发现的珍珠地刻划标本最多,产量大旦质量好。如故宫1962年自曲河窑采集的473件标本中,珍珠地划花标本就有110件,占标本总数的23%,有瓶、罐、枕、碗等器型,其中瓶的数量最多,枕类次之。珍珠地划花瓷器为国内外公私收藏中所常见,造型多见瓶和枕两种,其中瓶类器多被视为曲河窑产品。器型可分两种,一为橄榄式瓶,以故宫收藏的虎纹瓶为代表;另一种为小口、长腹,器高可达40厘米以上,故宫藏资料中即有此类瓶式。此外,除瓶类器外,传世珍珠地划花器造型以枕最为多见、以故宫藏品观之,院藏珍珠地划花瓷枕有20余件,器式有长方形、八方形、如意头形、椭圆形、腰圆形、海棠形、银锭形等多种。纹饰有折枝牡丹、荷莲、游鸭、鹿纹、鹦鹉、文字等。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牡丹纹腰圆枕
总之,由于窑址调查发现生产珍珠地划花类瓷枕的北方瓷窑很多,如河北磁县观台窑、定窑、井径窑,河南修武当阳峪窑、宝丰清凉寺窑,特别是邻近登封的密县窑、鲁山窑等不仅也盛产此类产品,且在装饰风格上十分相似,加之许多窑址尚未进行过正式的考古发掘,窑址调查获得的资料也有限,所以要想准确区分这类瓷枕的烧造窑场仍需做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