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沉迷于炒期货导致亏损巨大,一银行理财经理为翻本竟动起歪脑筋,瞄上了老年人的养老钱。8月1日,太原市小店区检察院向社会发布信息,银行理财经理张某利用工作便利,将对公账户换成个人账户,连续诈骗10余名老年人共计538万余元。目前,张某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退休后的马某常会去银行转转,了解并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其间,他认识了银行的理财经理张某。“我们银行新推出一款理财产品,保本、高收益……”今年2月,张某主动给马某打来电话,建议老人赶紧购买这款收益达4.5%至5.3%的理财产品。得知这个好消息,老人赶紧来到银行找张某。在张某一番天花乱坠的讲解后,老人出于对银行和张某的信任,立即决定将银行卡里的26万元用来购买产品。
张某称,购买这款产品需要在手机银行APP上操作。由于老人不会操作,张某便拿起手机帮助购买。老人输入密码完成交易后,张某给了他一张纸条,上面标明了产品名称、投资期限、收益率等。
一个月后,张某再次“上门服务”,通过手机APP帮马某购买了40万元的产品。今年5月,马某突然听说张某是个骗子,很多客户的钱都被他“私吞”了。
得知消息,他也赶紧查询转账记录,并向银行咨询,核实确认了张某的诈骗行为。原来,老人购买的理财产品的钱款没有转到银行对公账户上,而是全部都转入张某的个人账户里。今年6月,公安机关将张某抓获归案,侦查终结后以其涉嫌诈骗罪,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经查,30多岁的张某是吕梁孝义市人。担任银行理财经理期间,张某长期沉迷于炒期货,但因投资失利,导致亏损巨大。为堵住亏损的“大窟窿”,也为了找本钱翻盘赚大钱,张某动起了歪脑筋,瞄上了老年人的养老钱。
随后,他主动向认识多年的老年客户宣传银行销售保本、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再利用老人对自己的信任和老人不善于操作智能手机的特点,“热情”地帮助老人在手机银行APP上操作,私自将钱款转入了其个人使用的多张银行卡,骗取10余名老年人538万余元。
在此,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签合同,仔细阅读各项条款,注意理财产品是银行自营还是代销,明白资金去向;投资有风险,所谓的“稳赚不赔”“高额回报”一般都不靠谱,千万不要片面追求高收益;保护好个人隐私,身份证、银行卡和密码绝不能轻易托付他人,手机操作千万要注意操作过程。同时,老年人理财时最好要向子女或信得过的亲属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发现被骗立即报警。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