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美轮美奂,清代行宫承德避暑山庄藏乾隆佛教用瓷

2022-08-08 来源:收藏杂志

01.jpg


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在制瓷业方面,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景德镇汇集了大批能工巧匠,在督陶官唐英的尽心尽力之下,加上乾隆皇帝的重视和直接干预,这一时期的瓷器生产达到了极高水平。乾隆瓷造型端庄规整,釉彩纷呈,图案装饰富丽堂皇,制瓷工艺技巧达到历史的顶峰。在乾隆粉彩瓷器中,有一类特别的器物,即宗法器,是为迎合当时上层社会需要和宫廷祭祀而制作的祭器和佛教用品。其中佛教用品大多以各种色釉为地,纹饰以缠枝莲花和八宝纹为主,具有铜胎弦琅器的艺术效果。在清代晚期的定名中,这类瓷器被称为“九江瓷”,其器型包括八宝、七珍、五供、三式、佛像、佛塔、贲巴瓶、贲巴壶、法轮和法盏等。这类佛教用品乾隆时数量较多,嘉庆、道光亦有少量烧制,以后少见。


02.jpg


  乾隆时期大量烧制佛教用瓷有以下原因:其一,清代奉行“尊崇黄教”和“因俗而治”的民族宗教政策。根据北方诸少数民族和西藏地区尊奉黄教的文化特征,定喇嘛教为国教,宗教便成为康乾治世的一种政治工具。乾隆皇帝更是宣称自己是“无量寿佛”和“文殊菩萨”的化身,以示“君佛同体”,敬佛即是敬君,因而建庙礼佛成为这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运用。除北京外,处于塞外承德的避暑山庄庙宇众多,佛堂林立,外八庙更是全国最为宏伟的皇家寺庙群,众多的寺庙和佛堂,必然要陈设和供奉较多的礼佛用品。


03.jpg


  其二,乾隆时期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为烧造这些器物提供了技术基础,像七珍、八宝、佛像等器物的烧造相对较难,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其三,相比金属器物和金属胎的壬去琅器物,各种色地的粉彩器更能表现佛教用品的庄严与华丽,而且造价相对低廉。


04.jpg


05.jpg


  本文选取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瓷质佛教用品,均收藏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这些精美的器物展现了乾隆时期佛教用瓷的华丽风采。


06.jpg


07.jpg


  在乾隆粉彩瓷器中,有一类特别的器物,即宗法器,是为迎合当时上层社会需要和宫廷祭祀而制作的祭器和佛教用品。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