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这个82岁的怪老头活成了一束光

2022-01-11 来源:

我说的这个怪老头,叫曹文敏,今年82岁,是山西省襄汾县原文联主席。说他怪,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特立独行,和现时代社会的人们思想观念差异太大,甚至是南辕北辙,以至在坊间留下了众多离奇古怪的轶闻趣事。


  譬如说,他担任文联主席,向上级据理力争,为文化活动争取经费;担任政协主席,谏言献策,为民请命,推动政府工作。有人劝他和光同尘,说些场面话,但曹先生置若罔闻,照样我行我素,该批评就批评,毫不留情。


  曹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我行我素、特立独行,既打不死又炖不烂的铜豌豆。这倒合乎他退休时自赋诗的心志:“半生呐喊走风尘,乌纱与我若浮云。余年尚有捉笔力,矢志为党吐清音。”


  曹先生秉性刚直,无谄媚之态,但对为官清廉、为民做事的官员却不吝词句予以颂扬,在他新出版的《夕阳笔耕集》一书中,就写有数篇为他们“歌功颂德”的文章,如《聂忠林:从寒门走出的军报一支笔》《亢思聪:离而不休,永作民牛》《席德喜:硬汉子“水官”》《李志学:我要当好“后勤部长”》等。


  不过,仔细翻阅曹先生的新作会发现,他的笔触更多地还是伸向了文坛,伸向了民间。《夕阳笔耕集》一书中写人的诗文有100多篇(首),除了写故乡历史上的豪杰、乡贤外,其余全部写的是普通百姓,他为他们作传,为他们呐喊,为他们高歌。有个叫吴建会的“烧饼哥”,因热爱文学,在出外打饼子之余,写了不少诗歌和散文,曹先生就先后写了两篇文章赞扬他、鼓励他。


  我同曹先生的相识也是这样的情形。2014年1月,我的《中华祖脉》出版,他从友人处觅得一本,读后兴致盎然,就在农历正月底突然给我来电,先是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就说要写一篇关于我的文章,把我推荐给公众。后来,朋友告诉我,在前一年的腊月,他不幸出了车祸,生命虽无大碍,但腿脚还是受了重伤,过春节时才刚从医院回来。那年他已是74岁的高龄,而且眼睛还是高度近视,其中右眼的视力只有0.02。我当时很是诧异,心想还有这样的怪人!虽然我在书中提到了他,但我俩毕竟素昧平生啊。


  后来跟曹先生熟识后,发现他的处世方式和常人确实不一样。他原先在县城偏僻处有一处宅院,总建筑面积仅50平方米,其中房屋就占了26平方米。他没有钱买新楼房,就把这座房屋一分为二,后半部分做了卧室,前半部分做了客厅。继而又在客厅外面搭了个小厨房。这样一来,20多平方米的院子就仅剩下了10多平方米,创下了至少是襄汾县城最小院落的纪录。曹先生很满足,认为这一居处虽然小,但闹中取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创作环境,就特意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静虚斋”,戏称“袖珍院”,并以此为名写出了《袖珍院笔札》《袖珍院情缘》等几本图书。


  不过,“静虚斋”并不静,小偷曾两次光顾,撬坏了院门锁,又敲碎了居室的玻璃。然而,让小偷气愤的是,他家里除了几柜子图书和几摞手稿外,其他几乎一无所有,小偷费了半天劲,最后却是偷无可偷。


  小偷两次盗窃,曹先生虽然分文未失,但一惊一诈也让他不胜其烦,于是他索性自撰楹联一副,贴到了大门上:“欲盗书倒有几本,偷钱财肯定白来”,横联是“有眼无珠”。别说,这一招“此地无银三百两”还挺管用,自此以后,小偷就真的不再去他家骚扰了。


  后来,袖珍院所在的片区进行拆迁改建,他由于没有钱买新房,就拿出一辈子那点积蓄,回村里把老院的房屋翻盖了一下,逍遥自在地过起了田园生活。


  襄汾县科局级以上干部至少应该有上百个,但像曹先生这样,最后混得在县城连个落脚处都没有,还真是绝无仅有。


  不过,曹先生的心情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每天过得悠哉乐哉。他在院里重新修建了一座照壁,然后独出机杼地在上面写下了他自撰的“曹氏家训”。核心内容有二,一是弘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情怀,二是传承“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八德传统礼仪文化。“曹氏家训”总计288字,采用四言诀的形式,押韵合辙、朗朗上口,易记、易颂,传遍了附近的十里八村。


  对于“曹氏家训”,曹先生不光是说说而已,他还真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村人经常可以看到白发苍苍的他用轮椅推着老母亲蹒跚前行的身影。奇葩的是,他一边推车,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哼着不着调的小曲儿,逗母亲乐。知道的人暗里对他竖起大拇指,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个疯子呢。


  坊间流传最广的一件事是,他65岁那年给老母操办九十寿诞,庆典上,他忽发奇想,现场给母亲献上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他捏着嗓子,像小孩子一样,边唱边扭,唱到“投进妈妈的怀抱”时,竟真的像歌词描写的那样,跑过去抱住老母亲,还把脸紧紧贴在老人家的脸上。老母亲满是褶皱的脸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花儿,而参加寿诞的亲友却感动得稀里哗啦地流下了不少眼泪。


  就是这样一个怪人,退休以后,愣是以自己的躬耕践行在2009年8月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得国家文明委授予的“中国好人”称号;在2020年,还被襄汾县委、县政府树立为全县“善行义举”十杆旗之一。


  在他言传身教下,一家三代尊老爱幼,敬业奉献,蔚然成风。儿子曹黎明获南辛店乡道德模范,儿媳妇郭荷莲获临汾市首届“百家关爱之家”称号,女儿曹铁梅一家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曹先生领衔的这一大家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好人家庭”“关爱家庭”和“最美家庭”。


  不仅如此,曹先生退休20年,笔耕了20年,写下了数十万字的文章,最后集结为《夕阳笔耕集》一书,于去年7月出版。另外,他还每天坚持写日记,从1986年开始到现在,竟没有一天缺失。他写的诗文得到广泛称赞,其中《镌在庭院照壁上,烙进世代子孙心》一文还在2020年11月获得了中国关工委举办的“我的家训”征文一等奖。


  曹先生在《夕阳笔耕集》序言中说,他的养老是精神养老,主在追求一个“乐”字——读书乐、著文乐、吟诗乐、交友乐、为善乐、旅游乐、骑车乐、散步乐、唱歌乐、演讲乐。难怪他的微信名叫老甜豆,他是希望自己甜乐,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别人,让大家都甜甜乐乐。


  譬如说演讲,他总是主动找上门去,免费为之。他演讲的足迹遍及襄汾全县机关、厂矿、学校、农村以及看守所,还应邀远涉太原、大同、北京、桂林、眉山、青岛等地。退休20年,讲了20年。讲文化,讲做人,讲时政,讲孝道,如此等等。


  我总觉得,他演讲就是在“布道”,是在给别人“布道”,也是在给自己“布道”。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春秋还是冬夏,再苦再累,哪怕贴钱贴物,他都乐在其中。


  因为能乐,因为会乐,因为真乐,因为长乐,所以曹先生虽然已届81岁的高龄,却耳聪目明,神清气爽,思维敏捷。我在朋友圈里看他,几乎每天都要走到1万步左右。


  他真的活成了一束光,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走笔至此,我恍然明白,老头其实不怪,他有情怀,有理想,有抱负,他敢爱,敢恨,敢说,敢做。他看得通透,活得潇洒,他活的是初心,活的是文化,而真正“怪”的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是我们普罗大众被物欲、被权欲蒙蔽了的那颗“怪”心,那双“怪”眼。



来源:山西晚报

出处:李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