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估计是上火了,总觉得口腔里有股怪味儿。”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扰。不管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臭的,我们把这些统称为“口味异常”。在中医看来,口为肺胃之门户,脾气通于口,心气通于舌,肾脉循咽连舌本,若这些脏腑发生病变,在出现全身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口内味觉异常。因此,患者口味异常变化常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辨证依据之一。那口内异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解决?山西白求恩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闫晓瑞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状况,进行了详细解答。
异味一:口苦
口苦多由于情志郁结或五志过极化火,肝胆郁火内蕴,疏泄失职,胆气上溢而致。表现为口苦、心烦易怒、头晕头痛、目赤胁痛、小便黄短、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等。口苦常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
异味二:口甜
口甜又称“口甘”,指患者常自觉口内发甜,饮白水也觉得甘甜,多由脾胃热蒸或脾胃气阴两虚引起。脾胃热蒸者表现为口中发甜、口干欲饮、唇舌生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而燥、脉数有力等。脾胃气阴两虚者表现为口甜、不思饮食、口干欲饮但不多、神疲乏力、便秘、小便黄短、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口甜多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
异味三:口酸
口酸是指口中自觉有酸味,甚者他人闻之有酸气。其因有二:一为肝胃不和,表现为口中发酸或嘈杂吞酸、食少纳呆、脘痞嗳气、胁肋胀痛、大便溏薄、舌苔白、脉弦数等。二为宿食停滞,表现为口中发酸、嗳气酸腐,伴有纳呆恶食、脘腹满闷,大便干结或便溏腐秽,舌苔厚腻或黄,脉滑有力等。口酸多见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异味四:口咸
口咸是指口中自觉有咸味,咸为肾之味,若肾阴不足,虚火内扰,骨液上乘就会导致口咸,伴有咽干口燥、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寐不安、多梦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口咸多见于慢性肾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
异味五:口辣
口辣是指口内常觉辛辣或舌体麻辣,如食辣椒样感觉,常由肺热或胃热引起,肺热者常见口味辛辣、鼻咽干燥、咳吐黏稠黄痰、烦躁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胃热者常见口辣、口舌干燥、消谷善饥、胃脘灼热、齿龈胀痛、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等。口辣多见于高血压、围绝经期综合征、长期低热等。
异味六:口淡
口淡多为脾胃虚弱,表现为食不知味、神疲短气乏力、脘痞腹胀、便溏、舌淡、脉缓弱。多见于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病中,营养不良、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见口淡。
异味七:口腻
口腻是指口舌黏腻,滞涩不爽,甚则食不知味,多由寒湿困脾而引起。表现为口中黏腻、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胃脘满闷、肢困乏力、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体淡胖、苔白腻水滑、脉濡缓等。
异味八:口臭
口臭是指自觉或为他人所闻口中出气臭秽。引起口臭的病因有三:一是胃热上蒸,伴见口渴饮冷,口舌生疳糜烂,或牙龈赤烂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洪数等。二是痰热壅肺口气腥臭,伴胸痛胸闷、咳嗽痰黄黏稠,或咳吐脓血、咽干口燥、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三是肠胃食积口中酸臭,伴脘腹胀满、嗳气吞酸、不思饮食、苔厚腻、脉滑等。口臭多见于口腔疾病及消化不良,如牙周炎、咽炎、口腔溃疡、龋齿、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
专家开方试试这些办法
出现口腔异味千万别有压力。认准自己的症状,经过专业指导,可能只需要用到简单的几味中药或者一种中成药,就能帮您解决问题。闫晓瑞特意梳理了一些对症方剂,给大家参考。同时,他提醒广大读者,如果确需用药,最好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运用。
1.口甜:取佩兰适量,开水冲泡饮用。也可取茯苓、芡实、白扁豆、陈皮、栀子、黄连、厚朴、藿香各等份,用水煎后服用。
2.口苦:可以服用龙胆泻肝汤清泄肝胆郁热,热清则口苦自除。
3.口酸:可以服用左金丸,如果反酸烧心明显,可以加用乌贝散。宿食停滞的口酸可用山楂,用水煎服。
4.口辣:心劳味厚、肺为火烁之人,可以用加减泻白散泻肺清热,也可用鲜地骨皮煎汤。
5.口淡: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和胃。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