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在太原市杏花岭区小窑头村“非遗文旅小镇”的王银凤工作室,经过最后的设计、装裱等工序结束后,一幅由太原剪纸传承人王银凤完成的16米长卷《百虎雄威》呈现在大家面前。
近距离细看《百虎雄威》这幅剪纸作品,一条由金黄色绫罗为底色的长卷上,100只老虎神情各异,就连身上的细小绒毛都清晰可见,它们或三五成群嬉戏打闹,或独自俯身打盹玩乐,每一只老虎的神情样貌犹如真虎一般。“以前,说到剪纸就会想到窗花、墙围花,又土气又死板,这次真是见了世面,没想到剪纸还可以这样剪,简直就是一件时尚艺术品。”正在一旁认真端详老虎形象的赵先生称赞道。
王银凤,太原剪纸非遗传承人。2021年6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非遗项目“太原剪纸”入选其中。目前,太原剪纸的传承人群体主要是第五代传承人王银凤、郭树林和他们的女儿、徒弟及学生。
据王银凤介绍,为了便于收藏和传承太原剪纸技艺,自2017年生肖鸡年开始,她便坚持在每年的春节前后,以剪纸的形式制作一幅新年贺岁生肖图。“我想做一套十二生肖的剪纸系列作品,到2022年为止,已经陆续制作出鸡、狗、猪、鼠、牛和虎6个生肖的剪纸作品,而这些作品中,2022年的‘百虎图’是耗时最长、难度最大的一幅!”
王银凤说,早在2021年2月初,她便有了用剪纸制作“百虎图”的想法,然而让她想不到的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虎是兽中之王,这话一点也不假,既要让它有威严,又不能吓到人,所以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对神态的把握,一百只老虎,就有一百种神态,想要剪出‘百只虎’,就要见到‘千只虎’‘万只虎’的神态模样。”
于是,从2021年年初,王银凤便通过各种渠道,从网上搜,在书上找,经常还会看《动物世界》,把老虎的样子拍下来。终于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16米长卷《百虎雄威》。
王银凤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作为非遗传承人,除了不断挖掘、创作出更多好的非遗剪纸作品之外,她还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到非遗的价值,让太原剪纸走入年轻人的心中?”因此,在挖掘、保护、继承太原剪纸技艺的同时,王银凤在剪纸的题材、技艺、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研发出多层套色点染等多种技法融合,丰富太原剪纸内容。“在挖掘、传承传统图样、技艺的同时,更多的是创新,坚持‘活化传承’。”据王银凤介绍,基于十二生肖、京剧脸谱等传统题材,她还与徒弟们共同创作仿古民画剪纸,将多种技艺融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王银凤还将剪纸带入校园,并长期在杏花岭区、小店区及晋源区的多所学校开设剪纸课堂。“我们不仅要到小学,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争取更多的孩子学习剪纸技艺,还要走进高校,指导大学生创业。”王银凤说,接下来,他们将重点向剪纸文创藏品、剪纸服饰等方向发展,把剪纸和民众衣食住行结合起来,将剪纸长久地传承下去。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