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在太原举行。在入围的12个考古项目进行学术报告后,最终以下6个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按时代早晚为序排名)
太原尖草坪镇城新石器时代遗址
临汾襄汾陶寺新石器时代遗址
运城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
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
临汾霍州千佛崖遗址
太原小店区明代藩王墓
6大入围项目同样精彩
12个考古项目中,有6个项目跻身“重要考古发现”,也有6个项目遗憾落选,但就我省考古工作来说,它们同样卓越且精彩。
临汾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
丁村遗址54:102地点位于襄汾县新城镇丁村,本次发掘总面积80平方米,发现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本次发掘完整揭示了丁村遗址典型地层剖面,发现了“丁村组”的侵蚀面,对解决“丁村组”年代争议、研究遗址的沉积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晋城泽州下町新石器时代遗址
泽州下町遗址位于泽州县周村镇下町村。该遗址较为丰富的龙山时期遗存,填补了晋城地区龙山时期遗存考古空白,对构建区域考古学文化谱系、明晰文化性质、了解晋东南地区在龙山时代文化互动与整合中的角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出土遗物初步分析,应是陶寺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强烈影响下的地方文化类型。这是晋东南史前考古的重要突破。
临汾洪洞西孔村宋元墓地
洪洞西孔村宋元墓地位于洪洞县甘亭镇西孔村。通过出土的买地券信息证实,墓葬区域为东孔村郭氏祖茔之地。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洪洞县发生了我国文字记载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郭氏后人来此祭祖,看到祖坟受损重新修筑。本次考古发现对研究元代洪洞地震、我国古代宗法社会祖宗崇拜的礼制秩序有重大意义。对M33实施的墓葬整体搬迁工作,为我省今后的同类型墓葬保护搬迁工作,提供了一次成功的案例,积累了重要的实战经验。
阳泉盂县金代壁画墓
盂县泥河金墓位于盂县秀水镇泥河村。该墓室壁画没有程式化的孝行宴饮等内容,而是以婴戏、福禄等祥瑞图案为主。墓内尸骨和火葬组合的多人合葬家庭观念,进一步丰富了对金代晋东山地家族信仰的认识。在发掘中采用全链条的作业方式,一年内完成了基础发掘、壁画清洗与揭取、墓葬搬迁、精细化修复、资料整理、报告编写和发表工作,创造了这类单体墓葬全链条快速作业的新范式。
长治潞州区明代壁画墓
潞州区明代壁画墓位于长治市高新区西环路。该墓葬为明代早期家族墓葬,从保存较好的墓室结构、砖雕、壁画以及丰富的出土器物,反映了时人“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长幼有序的伦理观、日月星辰的宇宙观,以及以血缘和婚姻为基础的一种族墓制度和葬俗文化,为研究同时期、同地区墓葬制度以及明早期古代建筑增加了信息和材料。
晋中开发区弓村寿圣寺建筑基址
弓村寿圣寺建筑基址位于晋中市开发区。该建筑基址的发掘,完整地揭露出弓村寿圣寺平面布局,是近年来首次发掘的地层清晰、布局较为完整清楚的寺庙建筑遗址,为研究晋中地区清至民国时期寿圣寺营造、发展历史以及宗教民俗文化增加了一批实物资料。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