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死926年立夏时节,河南大地上,麦子正在茁壮成长。只可惜这般景象,当朝天子、后唐庄宗李存勖却看不到了。因为一句“戏言”,他所宠信的伶人叛上作乱,领兵入宫,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李存勖身中流矢,伤重不治。这位曾经纵横天下的一代枭雄,最终死在他所宠信的伶人手上。在确认他的生命已经彻底消逝之后,一个伶人捡来了几具乐器,丢到了他的身上,然后以乐器为引,纵火焚尸。
他的那句“戏言”究竟是什么?一句话竟然引来杀身之祸,难道李存勖在说之前,就不能先过过脑子吗?其实这事还真怨不得李存勖。李存勖虽然武功赫赫,骑射过人,却也精通音律,热衷戏剧艺术。更要命的是他不仅喜欢看戏,更热爱演戏,时常亲自上阵,与伶人们同台献艺。而唐末五代时所流行的戏剧,乃是“参军戏”。
戏言参军戏,又称“弄参军”,结构简单,一般只有两名演员出场,一名演员自然就是“参军”,出场时多做小官打扮,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而另一名演员名为“苍鹘”,多为参军的仆从,前期出场时唯唯诺诺,却在后面戏弄参军,令他出丑。而既然参军戏以插科打诨、一角戏弄另外一角为主要表现形式,那角色之间没大没小、互相打趣也是意料中事。按《新五代史》载,李存勖曾为自己起过一个艺名,叫“李天下”。有天他照例与伶人厮混,登台演戏,在戏台之上大叫“李天下何在”,结果不料一个伶人冲上前去,狠狠地甩了他一耳光。众人大惊失色,结果这个伶人却理直气壮道:“李(理)天下者,一人而已。”你怎么能瞎叫呢?李存勖大笑之后,竟然重赏了这个伶人。
只可惜李存勖对伶人的肆意妄为不以为意,却不代表伶人也会对他的口无遮拦不以为然。自灭梁平蜀之后,李存勖沉湎声色,满朝文武离心离德。其中有一个名为郭从谦的,虽是伶人出身,却因军功而升任李存勖的亲军指挥使。后来朝政动荡,郭从谦的侄子与养父一死一囚,他本人正战战兢兢的时候,亲军中一名军士在宫中宿卫,心怀不满,起事谋反。虽说这次谋反很快就被扑灭了,但李存勖见到郭从谦时,却一时戏瘾上身,逗他说你的同党负我,部下又谋反,你还有什么招数,不妨尽数施展——这一句话让郭从谦以为李存勖杀心已动,退下后果断串联将士,起事谋反,即“兴教门之变”。正是这次谋反,要了李存勖的性命。
打压李存勖之死让唐末五代的其他统治者对伶人充满警惕,后晋、后汉与后周三朝时伶人一旦受宠,往往要引起公愤。后汉乾祐三年(950年),隐帝除丧,赏乐取乐,赏赐伶人锦袍玉带。然而中书令史弘肇对此却愤愤不平,表示将士守边苦战,尚未赏赐,你们这些伶人何德何能,竟然也敢拿这些东西?到底是逼着这些人把赏赐又给退了回来。在上层的刻意打压之下,五代后期伶人的地位一落千丈,盛唐时依赖宫廷官府进行艺术表演的各种曲艺表演也受到严重打击。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