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晓渊,现居山西五寨。他的母亲对4个子女从小要求严格:站有站的要求、吃饭有吃饭的规矩;能劳动就得劳动,不能吃闲饭;误了什么都不能误下学习……对于母亲的严格甚至是“无情”的管束,他们也曾不理解、不配合,等到为人父母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苦心。他说,母亲是孩子永远的人生老师。
作为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师,我始终认为好母亲胜过好老师,因为母亲是孩子永远的人生老师,职业教师永远代替不了母亲在做人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和作用——特别是孩子年少的时候,而吃苦的教育、劳动的教育那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4个兄弟姐妹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好母亲,她也是我们的一位好老师!
母亲命运不济,18岁考上了师范,因为家庭及身体的原因,中断了学业,没有能够如愿当上教师,她没有能够教上别人家的孩子,却实实在在教上了自家的孩子。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困难的年代,在我们的父亲一直在外工作、没有双方老人帮衬的情况下,母亲决计一定要把子女们拉扯大、教育好,这也是她抱病勤苦劳碌几十年最大的动力来源。
从记事起,母亲对我们管束得很紧很严——当母亲的子女不好当,家里规矩很多,站要有个站样,坐要有个坐样,有点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味。
小时候,我们天天早睡早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玩儿也有时间限制——回家迟了是要做检讨的;过年的时候也没有例外,除夕晚上吃完饺子、放几个鞭炮就得去睡觉,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了,新的一年早已来到了。
我们家吃饭也是有规矩的。如果我父亲在家,我母亲就先给我父亲盛饭,父亲不在家就先给兄长盛饭,然后是老二、老三、小妹,没有一次例外;来了客人,我们从来不上炕、不坐饭桌,而是在堂屋里整整齐齐坐着,等客人吃完了,我们才开始吃,有时候,饭不多了,我们还要饿肚子。
母亲给我们定的最大最严格的规矩是能劳动就得劳动,不能吃闲饭。
从我能记忆时起,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为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而忙,为挣工分而拼。为了让一家人一年之中饭食里有点油水,她每年都要喂一口猪。这样一年四季,她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我们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母亲的忙,母亲也手把手地教我们干活,到七八岁我们就能够全面上手做家务活儿了,从打柴抬水到生火做饭,从割草喂猪到四处拣秋,从分粮晒粮到碾米磨面,从平时拾粪挣工分到暑假给母亲帮工,凡是我们能够做的,没有一样是没有做过的。
那时候,工分是母亲的命根子,拾粪是我们弟兄3个唯一能直接挣工分的活儿。我们一年四季包括寒暑假,都在抽空拾粪。母亲给我们分配了任务,如果完不成就不能按时吃饭。偌大的村子,我们是为数不多坚持拾粪的小孩子。我们拾粪辛苦一年,可得工分100个以上——是我们所在生产队数一数二的,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如果往粪里再加点黄土或者垃圾什么的,肯定还能多挣十几个工分,我们绝不会那样做——母亲也是不会让我们那样做的;虽然,每一箩筐粪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寒冬腊月早上不到5点,我们就得急匆匆地赶往三四里外,那是四骡拉的大车爬坡的地方,每年冬天我们的手脚都被冻伤。
母亲还有一条硬规矩就是误了什么也不叫我们误下念书。家务再忙,一到上学的时刻,母亲就催促我们“赶紧去,赶紧去”,有时因为我们的迟缓她还要发脾气。在劳动一天筋疲力尽的情况下,母亲每每在夜晚点上油灯教我们写字,给我们讲故事。记得,母亲送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因我个头小,学校死活不接收,母亲跟学校领导据理力争,才使我按时上了学。“种庄稼都不能误了节令,误下我孩子念书的节令,我就是不让”——母亲当时跟学校领导说过的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每次放假后开学,母亲都要郑重其事地给我们开个会,安顿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听得耳朵里都长茧子了。
母亲绝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不良嗜好。父亲和姥爷有时吸点烟、喝点酒,母亲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记得,有一次我拿上姥爷的旱烟锅子好奇地吸了几口,母亲抬手重重地把旱烟锅子打落在地。母亲这一打,让我从此再也没有吸过烟。
小时候,对于母亲严格的甚至是“无情”的管束,我们也有不理解、不配合的时候,特别是寒暑假,邻居家的孩子整天可以放肆地玩儿,而我们整天在劳动,心里很不平衡,就联合起来“对付”母亲,甚至“消极怠工”。每每这时候,母亲就停下手中的活儿给我们上“政治课”,说到激动处,她声泪俱下甚至泣不成声。
其实,我们心里清楚:当年,放下笔头、拿起锄头,回乡当农民,她是多么痛苦啊;十多年如一日,忍着病痛,在家里既当母亲又当父亲,像机器一样地不停地运转,她是多么艰难啊;一个人管护4个孩子,遇到突发情况,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是多么煎熬啊。
实际上,作为子女,真正能够理解慈母之心还是在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
由于我们少小时候谨遵母命,饱尝艰苦,不辍劳作,这使我们兄弟姊妹在不同时代,在各自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坚持不懈,抓住机遇,最终靠做人立世、靠读书起家,都拿住了一只能够养家糊口的比较结实的饭碗。我们的第三代积极上进、勤奋好学,都考上了大学,现在都有稳定的工作——这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成为一个佳话。
感谢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和吃苦的习惯;她教给我们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培养了我们自尊自强的性格,使我们在日后的学习、劳动和工作当中,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感到过熬煎,没有感到过劳累,更没有感觉到老实人会吃亏。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