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乌克兰的版图被两大邻国瓜分——东部地区由沙俄统治,西部归奥匈帝国管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当地人建立“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不久,“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在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宣告成立,分庭抗礼。波兰见状趁火打劫,与苏俄瓜分了这个国家的西部与东部。
时任波兰领导人毕苏茨基在西乌克兰强制推行全面“波兰化”政策。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奋起反抗,投身民族独立运动。1922年,尚在校读书的班杰拉投身“乌克兰民族青年联盟”,并迅速成为该组织的头面人物。随着年龄增长,班杰拉与越来越多的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产生了交集,如“自由乌克兰联盟”“乌克兰国家民族组织”(OUN)等,并从1931年起主持OUN的宣传工作,1933年6月升任正职。
在血气方刚的班杰拉看来,要反抗异国统治者的经济管制与文化同化,暴力恐怖手段收效最佳。在他授意下,1934年,波兰内务部长波·彼拉茨基被暗杀;同年,乌克兰西部主要城市利沃夫的乌克兰音乐学院院长遇刺身亡。这些恐怖事件令华沙当局恼羞成怒。没过多久,班杰拉被捕并被判处死刑,后又改为终身监禁。1939年秋,波兰遭到纳粹德国的闪电偷袭,班杰拉出狱,重获自由。
出狱以后的班杰拉发现,苏德两国在密谋分割波兰的同时,也把乌克兰问题摆上了谈判桌。西乌克兰并入苏联版图后,与“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合二为一。班杰拉先是前往波兰,后辗转抵达意大利,与在那里的OUN临时领导人商谈“建国大计”。
充当纳粹马前卒
此时,纳粹德国如日中天。班杰拉觉得,同纳粹德国搞好关系,对乌克兰独立运动意义重大。德方也有意扶植乌克兰民族主义力量,以便利用其对抗苏联。1941年初,班杰拉和德国军事侦察部门的首脑进行了一系列秘密会议,并获准组建“班杰拉乌克兰军团”。希特勒并未让班杰拉等太久。苏德战争一爆发,班杰拉便率领手下大展拳脚,帮助德军扫荡被打散的苏军,大肆捕杀乌境内的“危险分子”。
6月30日,德军占领利沃夫。班杰拉一面下令“清洗”当地的异己势力,一面忙不迭地宣布建立“乌克兰国”的法令。然而,鸟尽弓藏,此后不到一周,班杰拉和OUN的主要领导成员即被盖世太保逮捕,押往柏林软禁。德国人要求班杰拉召回之前发布的“建国”法令,他只得答允。1942年1月,他被送往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特殊营区。1944年秋,班杰拉被释放,难回故土的他只得留在德国。
苏联方面对这个“恶贯满盈的分裂势力头目”念念不忘。1959年10月15日,班杰拉在家中遭克格勃特工毒杀,时年50岁。
文字:李 欣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