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这些年,吴冠中作品价格暴涨了2000倍!

2022-09-30 来源:收藏网

  导读:吴冠中作品早在1991年9月就上拍佳士得(香港)秋拍,可是当时同时上拍了《河边小景》、《桥头晨市》、《江南村镇》、《巴黎市政府前的喷泉》四幅作品,其中最便宜的估价为10万~12万港币。吴冠中的油画价格在25年内暴涨了2000倍,真是买房赚10年,买画足可富3代。


image.png

  吴冠中的艺术及市场走向:25年暴涨2000倍。


  吴冠中是一位中西兼擅的画家。艺术主张“曲高和众”,让“群众点头,专家鼓掌”。他的中国画擅长山水、花卉、走兽,尤精于风景类题材。作品融汇中西,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用色大胆,线条流畅奔放,画风独特,别具一格。


  吴冠中(1919—2010年),笔名“荼”,江苏宜兴人。他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也是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热门人物,他在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实践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吴冠中早年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林风眠主持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于是,他下决心投身于艺术。中学毕业后,吴冠中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吴大羽学油画,师从潘天寿学国画。期间,吴冠中与赵无极、朱德群为校友。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第一名,进入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院,师从苏弗尔皮教授学油画,醉心于梵高、高更、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画派。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他毅然回到祖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


image.png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油画、水彩的写生和创作,足迹遍天下。上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探索中国画,自称“要艺术不要命”,作品在上世纪70年代末脱颖而出。1992年3月,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了吴冠中个人画展,作品是他1970年以来所创作的油画、水墨及素描。此次展出号称“前所未有”,是吴冠中在欧洲的第一次个人展,更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在世画家举办展览,实现了其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的愿望。鉴于吴冠中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法国政府授予其“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


  吴冠中是一位中西兼擅的画家。艺术主张“曲高和众”,让“群众点头,专家鼓掌”。他的中国画擅长山水、花卉、走兽,尤精于风景类题材。作品融汇中西,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用色大胆,线条流畅奔放,画风独特,别具一格。代表作品有《长城》、《狮子林》、《巫峡魂》、《高昌遗址》、《春雪》、《交河故城》等。


image.png

  油画国画两面开花


  在艺术市场上,吴冠中的作品很早就在北京画廊里出售。1984年,吴冠中的作品开始进入香港拍卖市场,他的《劲松图》和《北戴河》在苏富比拍卖会上分别以0.9万港元和2.7万港元成交。此后,吴冠中的作品价格稳步攀升,每幅作品少有低于3万港元的。1988年,他的四尺整张作品《日照华山》被佳士得拍至10万元,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同年,他的《巫峡魂》在苏富比以13万港元成交;1989年,香港佳士得又推出吴氏力作《高昌遗址》,这件大幅作品虽以中国笔墨的画法来处理中国风景,但整体上却具有西洋画风格。拍卖原估价15至20万港元,经各路买家几十个回合较量,直到170万元才一锤定音,如果加上佣金,共计187万元,创当时在世中国画家作品的市场最高价;1996年,他的《北京松》尺幅只有一平方尺,却被佳士得拍至17.2万港元。


  相反,吴冠中的作品当时在内地价格较低,作品也没有海外多,1993年,他的《江南水乡》、《江南山水》两幅横披在广州嘉德拍卖会上分别以5.2万元和11万元成交。1997年,吴冠中的《群虎》被中国嘉德拍至77万元;1999年,他的《水乡》在太平洋拍卖会上以7万元成交。


image.png

  (吴冠中《木槿》,2015年保利6900万元成交)


  国内拍卖市场的龙头


  应该讲,吴冠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扮演着国内拍卖市场的龙头角色。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吴冠中的作品依然牛气冲天。如2006年的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他的油画《长江万里图》长卷受到热烈追捧,以3795万元创造了自己的市场纪录。时隔4年,当此件作品再次被翰海推出时,获价5712万元,又创下了吴冠中作品最高价;2007年,他的纸本彩墨《交河古城》同样受到市场青睐,最后以4070万元拍出,此价创吴冠中国画价格最高纪录。


  2011的北京保利隆重推出“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吴冠中重要绘画作品”专场,据悉,这场拍卖的25件作品分别来自全球十余位重要收藏家,既反映吴冠中艺术在全球的认可程度,又能代表吴冠中作品拍卖的最高水平。最终,25件拍品全部成交,1件拍品过亿,14件拍品过千万,总成交额达5亿元,刷新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其中,吴冠中作品《狮子林》尺幅达144×297cm,也是吴冠中点、线色彩系列中留存民间的最大尺幅作品,这件作品以5000万元开槌,经过数十轮竞逐,以1亿元落槌,加佣金成交额达1.15亿元,创造了新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新纪录和吴冠中个人作品拍卖纪录;而多次创造纪录的吴冠中早期油画代表作《木槿》以6325万元的成交价再次刷新吴冠中油画作品纪录。据说这件作品在1998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曾以222万港元成交,2007年在北京保利获价3920万元,9年增幅约18倍;2011年,吴冠中的油画《长江万里图》在北京艺融以1.49亿元成交,此作创下他自己油画的新纪录,之后,吴冠中的作品在海内外市场上价格居高不下,动辄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2015年,油画《红梅》在保利获价6684万港元,同年《青岛》油画在保利香港以3894万港元成交,如此佳绩实属罕见。


image.png


  可以说,吴冠中作品油画国画齐头并进,两面开花,其作品价格已仅次于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等。那么,吴冠中作品的市场走向如何,笔者曾在吴冠中逝世后作过如下分析:一个有市场行情的书画家逝世后,其作品在市场上往往会出现上涨。这种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书画家不能再进行创作了,其作品数量在市场上不可能增加,只能越来越少,加上拥有该书画家作品的藏家得知其去逝后,往往对他的作品有惜售心理。所以,按常理这类书画家作品价格一般在市场上会出现上涨的情况。如李可染和陆俨少,在他们去世以后,作品在市场上都呈现出较大的涨幅,现在,李可染和陆俨少的作品在海内外市场上都是抢手货,价格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个别的精品甚至拍出几千万高价。而吴冠中的作品在其生前早已被海内外藏家认可,因此,后市更有理由看好吴冠中的作品,未来迭创佳绩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收藏家为何一掷千金买书画


  当一群富有的投资者竞购某项资产时,他们肯定特别清楚这项资产值多少钱喽?佳士得(Christie's)总裁尤西·皮尔卡宁认为确实如此。上周一晚,皮尔卡宁以1.794亿美元的价格把毕加索(Picasso)的《阿尔及尔的女人(0版)》(LesFemmesd’Alger(VersionO))拍卖给了一位匿名买主。


image.png

  《阿尔及尔的女人(0版)》


  “人们有时认为购买艺术品是一种无用的占有,但这些竞标者很了解标的的价值,他们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决定的,”皮尔卡宁后来向我保证说。他强调称,买家对毕加索画作最后报价时,小心翼翼地每次只加价50万美元。上周一的纽约拍卖会上成交了34件20世纪艺术品,成交金额达7.06亿美元。


  随着伦敦和纽约拍卖会屡次拍出破纪录价格,艺术品越来越被当做金融资产对待。56岁苏格兰艺术家彼得?多伊格(PeterDoig)的《沼泽地》(Swamped)上周一晚以2590万美元成交。亿万富豪们飞往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ArtBaselMiamiBeach),从大型画廊购进作品,私人银行家们告诉客户要提高资产配置多样性,增加艺术品配置;著名作品堆满了日内瓦的自由港仓库。


  但画作不是证券。任何一件艺术品的金钱价值仍像蒙娜丽莎(MonaLisa)的微笑一样不可知晓、难以确定。正如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mBaumol)30年前所说,画作的价格“或多或少无目的地上下波动……那些把这些艺术品视为‘投资’的人们的行为,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波动”。那些寻找金钱意义上内在价值的人,必须把眼光转向别处。


  尽管我们不知道谁买走了上述毕加索作品,除了他或她有强大的财力,能以1.79亿美元买下一幅难以在市场恐慌时以同样价格售出的作品之外,我们还可以推测其动机。真正价值在于,拥有一副泰特博物馆(TateMuseum)或者盖蒂博物馆(GettyMuseum)将愿意公开展出、也能在私下里让自己和其他人叹服的画作。


  要证明自己是既有文化品位、又富有到买得起毕加索重要作品的那类人,唯一方式就是购买一幅毕加索重要作品。拍卖行的生财之道就是,把作品短暂地向你展示,同时又向其他竞购者提供购买这幅作品的机会。皮尔卡宁谈起世界上那些终极艺术收藏者时说,“他们会突然说,‘我再也得不到这个机会了’,然后就一鼓作气把它买到手了”。


image.png


  艺术品“对那些能够从审美享受方面获得很大回报的人来说,是非常合理的选择,”鲍莫尔总结道。经济学家约翰·皮卡德·斯坦(JohnPicardStein)在1977年写道:“画作产生的任何超常表现,都可完全归功于它们提供的观赏乐趣,这是投机者们所理解不了的。”


  除审美方面的回报以外,还有社会地位方面的回报。购买艺术品在提高社会地位方面的价值——被邀请参加画廊和博物馆晚宴,被当做具有优雅品味的人士对待——是有吸引力的。去年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德勤(Deloitte)调查的收藏者中,有61%的人承认这一动机。


  金钱回报是含糊不清的,尽管有人努力对大量资金流入艺术品给出合理化解释。欧洲艺术基金会(EuropeanFineArtFoundation)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艺术品成交额升高至510亿欧元,超过了2007年前一次高峰的480亿欧元。这一金额跟294万亿美元的全球金融资产相比微不足道,但需要得到经济上的合理化解释。


  这很难办到。2003年至2013年,追踪拍卖会成交作品价格的梅摩艺术品指数(MeiMosesAllArtindex)上升了7%,略低于标普500指数(S&P500)的升幅(当代艺术品的回报率更高,达到10.5%)。


  近几十年来,以某些指标衡量,艺术品的表现要好于债券,但人们有理由对此质疑。


  其一,衡量已出售和后来在拍卖会上再出售的作品的金钱回报,忽略了那些可能因为价值下降而一直再未露面的作品。


  其二,艺术品市场的流动性极低,极端不透明,没有任何一幅画作跟另一副画作完全一样,哪怕是同一位艺术家的两幅作品。


  其三,交易成本极高——拍卖行向买家收取约为成交价20%的费用。


  艺术品市场最奇怪的一点(奇怪的地方还有很多),是最富有的收藏者承担了最不可预测的金融风险,至少在拍卖会上出价竞购而不是通过画廊私下里购买时是如此。长期来看,《阿尔及尔的女人》等大师作品往往表现不佳,而更冷门的画作反而更有可能带来稳定的回报。


  大师作品可能失去吸引力——战后艺术品眼下受到热捧,而更早的艺术品则热度降低。多伊格的风头已盖过了达明·赫斯特(DamienHirst),但多伊格的画作《沼泽地》的买主不清楚这一局面能否持久。经济学家梅建平和迈克尔·摩西(MichaelMoses)在一份有关1955年至2004年艺术品价格的研究报告中发出了警告,称“投资者不应过度痴迷于大师作品,他们需要谨防出价过高”。


  又或者并非如此。藐视概率,公开报出一个气壮山河的价格,最后将一幅众人景仰的毕加索画作收入囊中,这就足够了。“站在画作面前,让人们知道你是买主,这种感觉千金难买,”纽约艺术品咨询公司Artvest的联合创始人杰夫·雷宾(JeffRabin)表示。


  毫无疑问,《阿尔及尔的女人》是一部非同寻常的艺术作品。它是否能成为一项非凡的投资则是另一回事。对竞价者而言,这可能并不重要。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