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康熙背后她撑腰

2022-11-09 来源:图书《康熙皇帝一家》

  清朝康熙帝智除权臣鳌拜的故事一直是历史类文学作品里的热门主题。康熙帝当时虽说是一国之君,但才不过16岁,小小年纪如何清除顽党?或许他幕后的推手才真正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远布局康熙帝玄烨继位后,四辅臣权力极大,其中个别人更是走上了结党营私之路。辅臣中两黄旗的索尼、遏必隆、鳌拜,与正白旗苏克萨哈的关系日渐紧张。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鳌拜居功自傲,联合遏必隆,擅杀朝臣,专横跋扈。玄烨年龄还小,对此自然难以应付,但政治经验丰富的孝庄太后,却不露声色地密切注视事态发展,在继续任用辅臣的同时,采取了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12岁的玄烨举行大婚典礼,内大臣噶布喇(索尼之子)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宫,遏必隆之女落选,成为皇妃。在为孙儿择立皇后时,孝庄舍去遏必隆之女,选中赫舍里氏,旨在防范鳌拜借镶黄旗之女成为皇后之机,进一步扩大实力,同时也是针对主幼臣骄的情况,对清朝元老索尼及其家族予以荣宠的笼络措施。


  当鳌拜得知玄烨选后结果时,“心怀妒忌”,竟与遏必隆一起入宫“奏阻”。这恰恰证明孝庄此步棋的巧妙:既分化了四辅臣,使索尼同鳌拜之间出现芥蒂,又促使索尼更为效忠皇室,增加了皇室的力量。


  拉拢盟友康熙五年,发生圈换土地事件。鳌拜在索尼、遏必隆的支持下,将清朝入关初期圈占土地时分配给镶黄旗与正白旗的土地强行互换,并再次圈占大量土地,致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加剧了满汉民族矛盾。三辅臣不顾玄烨的反对,矫诏将反对此举的大学士苏纳海等三名大臣处死,造成一大冤案。这一事件说明,鳌拜在擅权乱政的路上愈走愈远。因此,孝庄也相应采取了进一步措施。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玄烨“躬亲大政”,辅臣“仍行佐理”。孝庄特为孙儿收权安排一过渡阶段,以使他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让辅臣有个适应过程,将他们因交权而产生的失落感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此次权力交接稳妥进行。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康熙六年,索尼去世后,鳌拜成为首席辅臣,遏必隆对他言听计从,苏克萨哈更加孤立。玄烨亲政伊始,苏克萨哈请求“往守先帝陵寝”,以期迫使鳌拜、遏必隆也辞去辅政大臣之职。鳌拜为清除异已,竟罗织苏克萨哈的“罪状”,企图将他置于死地。尽管玄烨坚决反对,但鳌拜等不肯罢休,一连七日强奏,竟将苏克萨哈及子孙全部处死,并籍没家产。


  苏克萨哈惨死后,鳌拜的权势进一步扩大。玄烨去南苑狩猎时,让随行的鳌拜奏闻祖母,鳌拜“乃不遵旨,反云皇上自奏”,全然不把玄烨放在眼中。至此,孝庄终于作出决断,支持并指点孙儿拟定清除鳌拜集团的全盘部署。


  周密筹划此前,玄烨已开始制造舆论,通过各种举措,纠正辅臣的种种失误与施政弊端,这使朝中人心振奋,玄烨威望日增。与之同时,玄烨在身边聚集起一批年轻的满族贵族成员,索额图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索额图为索尼之子,孝庄选中他的侄女赫舍里氏做皇后,加深了索尼家族与清皇室的关系。


  鳌拜集团附者甚众,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动荡,孝庄帮助玄烨制定了“擒贼先擒王”,迅速打击主要党羽,震慑其他成员,稳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据此,玄烨命索额图秘密组织起一支善于扑击的少年卫队,又于行动前有意将鳌拜的部分党羽遣往外地,以分散其力量。康熙八年五月十六,鳌拜奉召进宫,旋即被卫队擒拿,其主要党羽也先后被逮捕归案。考虑到鳌拜以往的功绩,玄烨对他予以宽大处理:免死,籍没家产,终身监禁;对其众多追随者,也只处死最主要的几人,其余一律宽免;就连遏必隆也被免罪,仅革去太师,后又给还公爵,值宿内廷,恢复对他的信任,从而团结了镶黄旗。


  铲除鳌拜集团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较量,是玄烨君临天下后,祖母对他的一次关键性指导与帮助。当时,玄烨仅16岁,还缺乏足够的智谋与经验,若无祖母的指教,他很难在亲政后第三年,便一举铲朱元璋苦心制祖训除把持朝政多年、势力颇大的宗派集团。孝庄的言传身教,使玄烨逐步具备了一代名君所应有的宽阔心胸与气度。



文字:杨 珍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