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荷包很爱吃我做的饭,作文里写“我每天都盼着吃饭”。我对他说,你将来想起妈妈,就会抓耳挠腮,因为吃不上妈妈给你做的饭。他表示才不会,“世界上那么多好吃的,为啥非要吃妈妈做的?”我告诉他,身体最保守的是胃,人的口味12岁以前就定型了。他仍然坚持说不会,他永远想要尝试更多好吃的。我很高兴他这么说。但很多事是慢慢才会有感知的,尤其是心性浮躁的小男孩。
一天傍晚,他从房间窗户里忽然看到了晶莹剔透的月牙儿——像生平第一次看到那样赞叹了半天。这几天他反复说:“月亮看样子又要圆起来了。”这是要开始有感知了吗?接下来,就要伤春悲秋了吧?要想像我这样,顺从地接受四季,在四季的变更中感到更安定和平静,还需要走很远很曲折的路吧?
前几天和朋友吃饭,朋友忽然自顾自讲起几十年前的旧事。他年轻时,一心一意只想离开家,离开父母,到广阔天地去,连头都不愿意回。一晃几十年过去,他都退休了。去年搬家,老婆想把地下室放了多年的一个木头箱子和羊毛毡扔掉,那都是当年他下乡时母亲给他准备的。那木头箱子上虽然裂开了一条大缝,箱子里放的衣服却纤尘未染,翻开箱盖,才发现箱子里面的缝上竟严严实实地贴了牛皮纸条。羊毛毡上则缝了条包皮布,他准备拆了布,羊毛毡用来垫着画国画用,拆开时才看到那块有双人床大的包皮布,竟是用几十块大小不一、长短不齐的布头,一块块拼接而成的。这时他才想起,那时的布有多么紧缺,需要用布票购买。妈妈攒了很久的布头,又清洗好,一针一线地拼接起来。朋友边喝酒边自言自语:“木头箱子和布没有扔,又收了起来。我妈妈去世多年了,它们让我又感受到了她。”我听了顿时泪目。昏暗灯光下面的补补缀缀,几十年后才被儿子看见。这是在混混沌沌中从未意识到、却曾经被爱过的明证。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