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一道重要的“必答题”。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水平绘制“生态文明建设”蓝图,能耗强度持续降低,山西“绿色成绩单”成为全国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3.2%,节约能源约1.1亿吨标准煤。尤其是“十四五”以来,我省能耗强度持续降低。今年上半年全省单位GDP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3.6%,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山西鹏飞集团干熄焦项目投产运行及并网发电,为全省干熄焦改造提升提供示范引领。
传统企业重塑发展新优势
作为全国重要的焦炭生产供应基地,焦化行业一直是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焦化行业迈过“生存线”、达到“发展线”,努力打造国家绿色焦化产业基地。
位于孝义市的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飞集团)于2020年投资6亿余元,配套建设了干熄焦发电项目。投产至今,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还给该集团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以鹏飞集团为代表,近年来,吕梁市通过压产能、提能效、减排放,加快推动形成先进焦化产能。据介绍,目前,该集团已经建成5.5米以上大机焦项目15个,产能2255万吨,占到总产能的60%以上,10个项目的干熄焦装置已经投运,5个项目的干熄焦装置正在建设。
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企业的最大化利润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的,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近年来,由于“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环境保护的高压态势,迫使企业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转变,去产能化、产业内兼并重组、技术转型升级、绿色投资等改革趋势逐渐凸显。
10年里,我省针对钢铁、有色、焦化、化工、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加大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推广使用节能先进技术和设备,重点实施了一批节能改造项目,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9%和16%,2021年下降9.3%。
废物利用实现工业资源再循环
今年7月,由山西交控集团旗下山西路桥集团投资建设的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在文水县经济开发区开工。园区包含装配式建筑、生态水泥、建筑3D打印、废旧轮胎利用、有机固废处理五大业态,对提升我省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推动交通领域产业结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潞城卓越水泥公司水泥钢渣梯级开发利用等项目,实现了大宗工业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年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达75%以上。古交电厂加大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将粉煤灰处理加工为水泥、墙砖等建材原料,进一步拓展利用方向。
曾经很难处理的废弃物,现如今摇身变成了企业收入新的增长点。
放眼过去的10年,我省推动大宗工业固废清洁循环利用,实施废钢铁、废塑料等再生资源行业的规范管理,朔州、晋城、长治三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持续提质升级。目前,我省工业固废年综合利用量为1.7亿吨左右,全国排名第三。推动废钢铁、废旧轮胎、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15户企业入选工信部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名单,2021年我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营业收入453亿元。
能源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7月30日,大同新荣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二阶段顺利启动投运。这一新能源消纳工程的投运,大幅提升了大同西北部地区的新能源外送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晋电外送的“含绿量”。
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虽说我省经济长期依赖煤、电、焦、钢铁等传统产业,但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力方面。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装机比重迅速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增加,也让清洁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今年前9个月,山西电网新能源发电量累计达486亿千瓦时,占山西电网总发电量的15.79%。特别是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存储消纳能力稳步提升。“十四五”以来,抽水蓄能实现了跨越式推进,山西形成了“1+2+10+N”的格局,即1个已建成项目,2个在建项目(浑源、垣曲),10个重点实施项目,N个储备项目。
我省提出,到“十四五”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发电量占比达到30%的总体目标,下一步,我省将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规划建设晋北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忻朔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晋西沿黄百里风光基地、晋东“新能源+”融合发展基地、晋南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同时,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