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最初是古代祭名,始于周代。“腊”有三种含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以捕捉的猎物作为“牺牲”祭祖,“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月”之名源于腊八节。腊八节原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秦代起,把十二月定为“腊月”。
腊月的民间习俗很多,如古代有腊月击鼓催春的风俗,称为“腊鼓”。腊冬期,农事最要紧的是施腊肥。腊肥可以提高土温,保暖防寒,是争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证。因此,腊鼓一响,农民们就忙着往地里送肥了。
还有一种说法,腊鼓是因为每年腊月祭傩驱疫时敲奏,故称。
来源:中国青年网 孟祥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