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哈利·波特与遗传学、恋爱学、摸鱼学、炼丹学……近年,高校“花样”选修课频繁出圈,内容丰富,让人感到新奇,刷新了以往大家对大学课堂的刻板印象,惊呼“原来大学课堂还讲这些,还能这样上啊”。
个别课程能够成为“热门”,有意思、感兴趣是大学生们提及最多的原因。这背后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兴趣爱好的丰富多元,也反映出高校办学思维的开放和与时俱进。
现在的大学生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在学习之余,大家也会寻找各种有趣的事情来丰富人生体验,比如讲脱口秀、潜水、玩剧本杀、玩乐队……兴趣、爱好,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着生活体验的新可能、放松休息的新方式。
面对学生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学校开设的“花样”选修课既要有把学生“引过来”的创新本领,更要有把学生“留下来”的深度功夫。授课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口味”,熟悉学生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更要在内容设计、教学形式、授课风格、考核手段等环节寻求突破。“新”是为了求“正”,“趣”是为了达“真”。
此外,这些选修课除了用“新奇”来吸引大学生,还将这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吸引到了一起,在寓教于乐中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文字:牟昊琨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