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2月22日电 近日,为期4个多月的柏人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结束。考古人员共发现六层堆积,厚度为2.7米至3米。发掘区内遗存所处的年代以两汉时期为主,发现夯土、灰坑、房址、水井、墓葬等各类遗迹240多个,出土各类遗物残片逾3万件,为研究柏人城遗址历史兴衰提供了新线索。
柏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古代大城池之一。在战国时期,柏人城在赵国是仅次于邯郸赵王城的第二大城市。2016年和2018年,文物部门曾对柏人城遗址进行过两次发掘。今年8月中旬开始,由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邢台市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及隆尧县文物保管所组成的考古队对柏人城遗址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位置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乡亦城村东南部,与2018年的发掘区相连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发掘项目负责人吕学明教授说:“此次发现的文化层的年代跨度大体从西汉到东汉,也发现了少量战国和唐代的遗物,为更深入、完善地了解柏人城遗址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实证。”
本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夯土,其总体形制呈“中”字形,主体部分为12×12米的正方形,夯土厚达1.6米。吕学明说,这是此次发掘区内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单体建筑,这么大规模的夯土在柏人城遗址为首次发现。
这次考古发掘还发现一些带有戳印和刻画文字的遗物,如带有“柏人”“柏人城”文字的陶片等,发现了“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货币。以上文字和货币的发现为开展年代学研究和分析柏人城遗址的历史地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根据目前掌握的考古材料并结合文献史料,可知两汉时期是柏人城的繁荣期。”吕学明说,此次考古发现让人们观察到柏人城内历时性变迁和共时性生活场景,以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再现了柏人城遗址的真实面貌,对研究河北平原南部地区先秦至两汉时期的聚落变化、生业状况、人类活动与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