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舅舅来我家。母亲擀好面,往盐罐里一看,盐没了,就悄悄对我说:“三子,到六婶家借两勺盐!”我很快就跑到六婶家。听说我要借盐,六婶犹豫了一下,转身走到案边,用白瓷勺子舀了一勺盐,抖了两下,倒进我伸出的碟子里,接着又舀了一勺,抖了两下,倒进碟子里。
舅舅吃完一大碗,母亲又给他盛了第二碗。舅舅看见流口水的我,说:“三子,来!你也吃些。”母亲赶紧摇手说:“别管他,他刚才吃了。”这是我第一次听母亲撒谎。我想争辩,母亲却用目光制止了我。
第二天,母亲卖了鸡蛋买了盐,一到家就拿了和六婶家一样的白瓷勺子,舀了谷堆谷堆两勺盐倒进碟子,让我还给六婶。我嘟着嘴说:“咱借的两勺盐可没这么多。”母亲立即瞪了我一眼道:“这叫‘低借高还再借不难’,快去吧。”
后来大哥回来挣工分,我家的日子走了上坡路,而六婶家因为给六叔看病走了下坡路。一天,六婶到我家借盐,母亲不在家,我就学着六婶的样子借给六婶两勺。后来我把此事说给母亲听,她严斥我:“你怎么能这样?”我不服:“这叫一报还一报。”母亲用食指戳着我的额头说:“做事不厚道!”
六婶借我家的盐是一周后才还的。没想到,母亲说:“两勺盐有啥还的?不用还了。”六婶说那不行,快去舀两勺!母亲仍然拒绝。六婶就把盐罐递给我。我准备去接,母亲却抢一步接了盐罐,匆匆走进灶房,背过身,拿出勺子,只象征性地舀了一点点,这才转身把盐罐递给六婶说:“太不好意思了。”
过后我问母亲,“你只象征性地舀了一点,六婶也不知道。”母亲一字一顿地说:“吃、亏、是、福。你六婶不知道,只要天知道就行。做事一定要厚道,不要让人指脊梁骨,要让人说好才行。”
现在看来,母亲的做法是对的。因为从此之后,我们两家人走得更近了,不管遇到啥难事,都彼此帮衬,互通有无,一直至今。
文字:秦建荣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