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生态美,生活富,每天都像过年一样!”

2022-02-07 来源:金台资讯

姜向怀和姬勤叶夫妇展示棒大粒饱的玉米。


“你瞧,这就是用软糜子做的油胡兰,是咱陕北过年必备的年货。”2月5日,天蒙蒙亮,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村民闫海琴和婆婆常彩花便开始张罗一大家子的早饭。


油锅里的嗞嗞声,唤醒了这个陕北村庄的早晨。


“总书记来咱村时就提到软糜子和硬糜子的区别。现在啊,一吃油胡兰我就想起总书记,心里甜着咧。”质朴的笑容挂在闫海琴红扑扑的脸上。


从龙头山远眺高西沟村,只见梯田层层绕山腰,山顶和沟坝间还有不少积雪,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静静诉说着一代代高西沟人的奋斗史。


“那天,总书记站在山顶上远眺梯田、水库、生态林,指出这里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肯定了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回忆起去年与总书记的互动,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依然激动不已,“这可是我们半个多世纪努力的成果啊!”


姜良彪的感慨里,藏着高西沟村几代人的心声。


高西沟村在米脂县城北20公里处。“山上光秃秃,沟里洪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先后治理40座山峁、21道沟岔,建成耕地4553亩、生态林2300亩、经济林1000亩、淤地坝126座……几十年来,高西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坚持治山治沟、封山禁牧、综合治理,不但积累了殷实的“家底”,而且解开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道难题。


“现在山上不仅有松、柏、槐、榆、杨、柠条,还有苹果树、枣树、杏树……”姜良彪告诉记者,如今全村林草覆盖率70%,早就大变样了!


道道沟壑被治理了,条条山梁被染绿了,昔日“山高顶子尖,要打粮食靠老天”的“烂杆村”,如今变成了“泥不下山、洪不出沟、不向黄河输送泥沙”的生态治理样板村。


依靠家门口的经济林,66岁的村民姜良文也尝到了甜头。


“家里的苹果都卖光了,去年收入6万元,很不错哩。”姜良文和妻子种植了17亩苹果树,他还获得了村里2021年度“最佳果农奖”。


这张奖状,姜良文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以前总是吃不饱肚子,过年时能有块猪肉尝尝就顶天了!”小时候的年,让吃过不少苦的姜良文记忆深刻。细数今年家里的年货,他不由感叹:“现在白面、猪肉咱都不稀罕了,日子越过越好,天天都像过年一样!”


从“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碗里照月亮”到“天天像过年”,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姜良文以前想都不敢想。他说:“山地苹果是我们的‘金蛋蛋’。今年的愿望就是争取再拿一个奖。”


“庄稼能不能浇上水”“地里有没有套种豆子”“家里几口人出去打工”……在高西沟村的麦地里,总书记和乡亲们拉起家常,姜向怀和妻子就在现场。


夫妻俩特意把和总书记的合影挂在自家窑洞里。“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想起总书记和蔼可亲的样子和他鼓励我们的话,我就充满干劲。”姜向怀笑着说。


正月里的高西沟村,龙舞起来了,秧歌跳起来了,唢呐吹起来了……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欢声笑语,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乡村年味。


“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不少娃娃还加入了舞龙队,非常热闹。”这两天,可忙坏了“总导演”姜良彪,“我们村正月初三、初八、十五都有活动。这个喜气洋洋的虎年,咱一定得好好过!”


比起村民们的心愿,姜良彪的心愿显得有些“贪心”。“一是建设标准化果园,让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二是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三是水土保持科教馆顺利建成展出,把咱高西沟村的经验传递出去。”姜良彪说,“如今的高西沟生态美,生活富,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咱必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村民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