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不过也有帝王是例外,人还活得好好的,就提前给自己定了庙号,丝毫不怕犯忌讳。这位奇葩帝王乃是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叡。
五个皇帝三个“祖”隋朝以前,庙号算是一种“荣誉”,只有那些对社稷有功,值得后世子孙祭祀的帝王才封庙号。一般而言,开国创业和有突出贡献的称“祖”,其他有重要贡献的称“宗”。比如东汉时期有一祖(汉光武帝刘秀为“世祖”)、二宗(孝明帝刘庄为“显宗”、孝章帝刘炟为“肃宗”)。而到了曹魏时期,庙号的授予却大不一样,“宗”是看不上的,最起码得是个“祖”。比如曹操,“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实际上曹操一天皇帝都没做过);曹丕,“应天受命,为魏高祖”;而作为曹叡,自认不比祖父、父亲差,于是在世时就给自己定了“烈祖”的名头。这就是所谓的曹魏“三祖”,东汉大一统王朝共195年、14个皇帝才“一祖二宗”,而曹魏不过半壁江山,共45年、5个皇帝(加上曹操6个)就冒出来三“祖”,可谓天壤之别。但好在曹操、曹丕的庙号都是死后定的,魏明帝曹睿明明还活着,不仅着急给自己定庙号,而且下诏“三祖之庙,万世不毁”,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有自己的算盘众所周知,皇位具有独一性、排他性,封建社会以“父子相承”为主流,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兄终弟及”等其他情况。而曹操的生育能力极强,前后一共生了25个儿子;曹丕虽然比不上父亲,但也生了10个儿子,还算不错;然而到了曹叡这一代,子嗣情况不容乐观,前后只生下三个儿子,且全部夭折而亡。这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是相当致命的风险,曹叡只好收养曹芳作为养子,并后来将其立为太子。
曹芳的亲生父亲历史上并无明确交代,有种说法认为其祖父为曹操的第三子曹彰,父亲为曹楷。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曹芳其实是曹叡的侄子。那么问题就来了,曹叡驾崩后,继位称帝的曹芳会不会追尊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从而改变皇位的继承系统呢?
除了没有亲生儿子,曹叡另一个担心之处在于,礼法规定后世祭祀的先代帝王数量是有限额的。按照商周以来的传统和儒家的观点,天子宗庙应当是“七庙”。也就是说,祭祀的先皇也只应该始终保持在七位,而随着朝代的沿袭,后面逝世的帝王要入祀太庙,则要按照亲疏关系等因素将以前皇帝的牌位给移除。而东汉儒学大师郑玄则进一步提出,应该有三位先皇是应该永久祭祀,不予移除的,这个提法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可。也就是说,如果曹魏传承够久,完全可能出现后面的皇帝将曹叡的牌位给移出太庙的情况。这当然是曹叡不想看到的。
真正的隐患正因为有如此担忧,曹叡在生前便完成了曹魏皇室的祭祀体系。其将曹节、曹腾、曹嵩这三位“老祖宗”和曹操、曹丕入祭太庙,又将活着的自己搬进太庙,实际上完成了“六庙”的构建,再下诏“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实是用白纸黑字规定,后世的曹魏帝王就算传代再多,要移除前面的祖先牌位,也不可以将曹叡从太庙中移除。这番操作也是良苦用心,足以看出曹叡这位帝王对自己身后事的在乎,其心虚的一面暴露无遗。
完成了这番反常操作后,魏明帝曹叡才放心地将皇位传给养子曹芳。正如曹叡所愿,曹芳继位后没有干出像后来明世宗朱厚熜那样的“大礼议事件”,因此曹叡也许会在九泉之下为自己的如意算盘而得意。但对于曹魏政权来说,真正的危机在于,那位隐忍了曹家三代的司马懿终于露出了利齿獠牙,开始了其血腥的上位之路。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