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北宋帝王好医术

2022-02-08 来源:文史博览

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发达时代,在这个时期,我国的医药事业也得到了大发展。北宋有些帝王本人就是医学家、药学家。


宋太宗办御药院  


宋太宗赵光义(976年即位后改名赵炅)即位前,在封地里便非常留心医术方药。经多年收集,竟“藏有名方千余首,皆有验”。当时潭州(今长沙)人释洪蕴初游京师(今开封),宋太祖赵匡胤亲自召见,赵光义闻讯,便拜释洪蕴为师,请他上课,讲解方药知识。赵光义登基后,亲自下诏在京师置香药交易院,促进了中外名贵药材的交流,并由此而产生了许多以“香药”为主的中成药。


宋太宗自己的医药水平也很高,他认为:“风雨不调”“喜怒致非”则病乃生;“贪其嗜欲”“不利机关”则损寿龄。当朝礼部侍郎兼起居监察贾黄中,由于中风猝死,宋太宗非常痛惜,感到精通业务的医师太少了,于是“大搜京城医工”,经考核便可进入“国家医学院”。宋太宗晚年还下诏创办御药院,专门掌管帝王用药及保管国内外进献的珍贵药材。同时按方和剂,给帝王和后宫服用。


调药专家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第三子,他受到过父皇的言传身教,也有较高的医药学素养。当他听说漳州司理(地方掌管司法的官员)刘元宾精通医术时,便亲自召见面试考核,结果大为叹服,竟然赐名其为“通真子”。


《宋史》载:大臣王旦患病,宋真宗曾“御手调药,并以薯蓣粥为赐”。薯蓣即山药,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的作用。


太医院院长赵自化撰写《四时养颐录》,宋真宗阅后,改书名为《调膳摄生图》,还写了序言,使药膳和饮食疗法得以盛行。宋真宗又亲自选出两本有关养生保健的专著——《四时摄生论》和《集验方》,命令雕版印行,颁发天下,期盼人人都能受益。《宋史》载:在酷暑之际,宋真宗曾令“京城役工减日课之半”,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宋真宗丰富的卫生保健方面的实践,无疑促进了当时药学的发展。


宋仁宗撰方施治  


《本草纲目》卷24“赤小豆”项中谈到宋仁宗赵祯童年时(约1020年),由于京都痄腮(腮腺炎)流行而被传染。有个叫赞宁的道士用赤小豆治愈了他的痄腮,从此他格外重视医药方术。他执政才三年,便令针灸学家王惟一监铸针灸铜人,并编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027年10月铜人铸成,1030年又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范刻于石板上,陈列于京城市中心的大相国寺内,供人自由参观学习。


宋仁宗自己也喜欢钻研方剂,他在古方“甘橘汤”中加了荆芥、防风、连翘三味药,通治咽喉口舌诸病,“遂名三圣汤,极言其验也”。1054年京师大疫,急需生犀角,可是京师各药房缺药,于是宋仁宗亲自从内府中拿出两株“通天犀”,“命工碎之”,以疗民疾。


宋仁宗生活比较简朴,从不过食膏粱,经常运动,所以身体很健康,可以“冬不御炉,夏不挥扇”。他在医药方面的最大贡献是成立了校正医书局,并普及了医经、本草和针灸的知识。(常敏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