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二战中,科学家溶化诺贝尔奖牌

2022-02-08 来源:文史博览

诺贝尔奖牌不但价值连城,而且非常有收藏和纪念意义,对于许多科学家来说,诺贝尔奖是他们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可是,就是这样珍贵的奖牌,竟然还有人把它用王水(又称“王酸”“硝基盐酸”,是一种腐蚀性非常强的液体)溶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1940年4月,德军占领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此时,在玻尔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正紧张地盯着两枚诺贝尔奖牌讨论着该如何处理。


因为在当时,德国发布命令,禁止作为战略物资的金子从德国国内流入他国,而眼下这两枚诺贝尔奖牌正是它们的主人、德国科学家马克斯·劳厄和詹姆斯·弗兰克(两人分别于1914年和192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想尽办法,冒着生命危险从德国偷寄来的,如果让德军发现了,后果不堪设想。科学家们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的主意,但都因安全性差而被排除。这时,匈牙利科学家乔治·德海韦西(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站出来说:“我想起一个办法,我记得有一个古方:制造一种王水溶液,能将金子融化,而且还能还原,不如我们先把奖牌用王水溶液溶化,把溶液保存好,等战争过去,我们再把奖牌还原,然后再给得奖牌的科学家。”科学家们听了都非常赞同,并立即行动起来。


乔治·德海韦西将浓硝酸与浓盐酸以1∶3的比例混合成王水,然后将奖牌迅速投入溶液里。金子是惰性金属,反应比较慢,就在金子溶解的过程中,科学家的神经是紧绷的,他们唯恐此时德军突然闯进来,发现这个秘密。


所幸的是,金子溶解完后,德军才闯进来。果然不出科学家们所料,德军搜得非常仔细,连边边角角最隐蔽的地方都搜了好几遍,甚至连地面都被深翻了好几次,可是最终什么也没找到。等德军失望地离开后,乔治·德海韦西才从书架上拿出两个普通的烧瓶,里面装着亮橙色溶液,那就是溶化了的诺贝尔奖牌。


二战结束后,乔治·德海韦西再度回到玻尔实验室,将溶液中的黄金分离出来,把黄金送给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并详细说明奖牌溶化的原因。诺贝尔基金会收到后,重新塑造了两枚奖牌,寄给两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两枚奖牌历经艰险最终回到了它们主人的手中。 


(尹成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