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带着10岁男孩来咨询,他说:孩子经常分心,每天紧张兮兮的。当我和这个小朋友做完一个小时的个案之后,我感觉他整个状态都放松了,脸上也有了一些笑容。我送他出门,当我见到孩子的爸爸时,他一脸焦虑,眼睛闪烁着不安,整个身体是紧绷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这个孩子焦虑、紧张、不安的原因了。
在任何的关系中,我们都需要应用两层人类心智去进行交流,并从交流中构建自我关系和他人关系。第一层是情绪心智,它是存在于我们身体内的“孩童心智”;第二层是语言心智,它是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的“成人心智”。
孩子小的时候,“成人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父母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引导和帮助孩子发展属于他们自己的“成人心智”。同时,父母的“情绪心智”也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心智的发展。从这个理念上看,父母会带给孩子3种影响——
第一、当父母的情绪心智是积极正向的,就会表达出正向的语言;当父母的情绪心智是消极负向的,就会说出负面的语言,而父母的情绪心智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就像开头的案例,当爸爸处于负面消极的情绪心智状态,他会感觉到不安焦虑,和孩子失去连接,然后语言心智的表达就非常有批评性,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甚至觉得“我不是一个有用的人”“爸爸不喜欢我”……相反,当父母处在正向流动的情绪心智状态,语言心智也会变得积极和清晰,孩子也会感觉良好,愿意听从父母的指引。
第二、当父母的情绪心智和语言心智不一致时,会对孩子产生“双重束缚”,孩子会感受到矛盾、分裂的感觉。
在大家的成长中,或许都有类似的体验。比如在我成长过程中,当我妈妈跟我说,“我都是为了你好”,我能感受到她语气后的不满情绪。这个时候我内在就是反抗的。
第三、孩子会透过父母的情绪心智,去感受和接收信息。
还记得有一次我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当时我处在巨大的压力中,在进家前,做了几个深呼吸,因为我不想影响家人和孩子。和家人吃完饭,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我3岁的儿子就跟着进来,他问:“爸爸,你是不是很不开心呀?”当时我有点惊讶,对着孩子说:“爸爸很好呀,你放心。”他带着一脸狐疑的表情就出去了,但没过一会,他又进来,“爸爸,你是不是不开心呀?”我深深惊叹,原来爸爸和儿子之间心心相印的连接是那么深。这也再一次提醒我,要让自己回归到正向的情绪心智状态,要不然,孩子会自动地连接我的创伤,他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要为父母的伤痛,为父母的人生负责,继而产生这样的信念:是不是我不够乖?是不是我不够聪明?我要变得更好……
其实,在养育的过程中,透过孩子,往往会触碰到父母内在未经整合的部分,需要被爱的部分……比如,透过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可以看到自己内在的紧绷、焦虑;透过我们对孩子的操控,可以觉察到我们内在的不安全感;透过我们对孩子的指责,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期待没有被满足……
在这些时刻,我们需要把更多的觉察带回到自己身上,接纳自己。只有我们充分爱自己,才真正有力量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样,当我们情绪心智处于正向流动的状态时,我们对孩子讲出来的语言是正向的,赋予孩子存在的正向意义,即使孩子处在崩溃的状态时,父母也有能力引导、帮助孩子去面对自己生命中的挑战。这样,我们就能够创造出一段生生不息的、充满创造力的亲子关系。
文字:黄仕明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