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相关碳市场机制逐步健全,与碳市场相对应的碳金融覆盖内容也不断扩大,在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碳金融的基础是碳市场,碳市场的交易标的是碳金融的基础资产,碳金融产品主要是主流金融产品在碳市场的映射。
随着中国3060碳中和目标的落实,如何以最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是未来双碳战略的核心议题,碳金融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月22日,碳金融科技领域领先企业DIGICARBON正式发布全球首个碳金融开放平台CaaS(碳即服务)。
面对碳金融业务模型和规则复杂,企业数字化开发部署成本较高(部署难);碳资产类型较多,金融属性较强,资产定价和管理水平低(定价难);企业碳金融业务能力较弱,缺乏碳资产交易策略和风控措施,变现能力不足(变现难)等行业痛点,DIGICARBON认为,大量的业务需求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提供。CaaS碳金融开放平台由此应运而生,CaaS的目标是成为碳金融科技领域的基础设施,通过开放平台的形式大幅度降低企业碳减排的成本。
CaaS(碳即服务):打造碳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
DIGICARBON基于独创的“碳即服务”技术架构CaaS,涵盖碳金融开放平台、基麟碳定价系统、数字碳资产账户三大核心产品。
一是以快速部署为亮点的碳金融开放平台。遵循行业标准集成碳数据管理、碳价分析、碳排放核算、碳资产预测、碳绩效分析、碳资产交易、碳资产定价等上百个数据库指标和数十个标准化API接口,采用可解释机器学习分析框架,覆盖碳配额、碳汇、绿证等多种应用场景。
二是以实时定价为亮点的基麟碳定价系统(Keiling Carbon Pricing)。兼容CCER、VCS、CEA、绿证、碳票等国内外主流碳资产类型和国际碳会计准则,实时接入全球金融市场、碳市场行情数据和碳资产数据库,集成10+种机器学习分析算法和数十个碳金融指标模型,内置现货、远期和期权资产动态定价模型等。
三是以价值变现为亮点的数字碳资产账户。通过链接国内外碳金融市场,实现碳资产交易对手的提前锁定。可设置交易子账户、配置资产托管配额,支持场内/场外、现货、期货、期权等交易模式,内置各种常见智能碳交易策略和最优碳定价模型。
以数字科技驱动碳金融发展,持续降低企业边际减排成本
目前,DIGICARBON已建立了国际领先的碳金融数据库,包括高精度全球碳资产数据库和首个企业级边际碳减排成本数据库。其中,高精度全球碳资产数据库可以实时跟踪国际和国内碳资产价格波动和交易动态,涵盖强制市场、自愿市场等数十个市场,实时跟踪VCS等全球主流碳资产交易信息,实现多维度、长周期的资产供求分析,独创的多源碳价指数体系可准确分析碳金融市场趋势。首个企业级边际碳减排成本数据库由顶级专家领衔研发,实时链接宏观经济和行业数据库,覆盖全国数百万家碳排放企业,可精确计算企业级碳减排边际成本,实现企业和地方政府碳中和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支持碳减排贷款、绿色金融等企业碳信用模型。
CaaS碳金融开放平台已经在能源、金融、交通、IT行业得到应用,并成为不少头部软件企业的供应商。通常客户有两类需求:一类是客户已经建立了基础的碳排放管理系统,但是智能化程度较低,跟不上政策和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碳资产和碳金融方面的业务能力不足。这类客户通过CaaS的算法和数据部署升级服务,可以快速提升决策的智能性。第二类是尚未建立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业务能力的客户,通过CaaS平台可以较快的锁定用户核心需求并实现及时交付。软件企业也是DIGICARBON重要客户,通过CaaS的专业技术赋能,与软件企业进行联合投标实现高质量的系统交付。
建立可持续生态体系,分享碳金融长期价值红利
作为碳金融科技的领先产品,CaaS的创新之处在将成本和收益因素引入进来。未来会逐步将一些基础的API接口免费开放,例如碳排放核算和配额预测模型等,不断降低企业的部署成本。依托知名高校的雄厚科研力量,DIGICARBON今年将进一步升级碳定价系统、企业级碳减排成本数据库和知识图谱产品,提升整个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CaaS已经得到头部央企、交易所、地方政府、金控和能源企业的支持。通过快速部署,建立了多个行业的碳金融科技平台。近期会强化国际碳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并且与专业机构联合发布相关国际碳定价指数,让中国有自己的碳定价话语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科技系首任系主任苏治教授在对环球网财经表示,欧盟主导的碳外交正在从减排目标升级为碳定价话语权的竞争,倒逼我国的碳中和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产生了很大危机。未来企业既要算清楚碳排放的环境账,更要算清楚碳成本的财务账。
据悉,2021年,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人民银行按照1.75%的利率给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期限合理,利率优惠。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再贷款超3000亿元,支持商业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5100多亿元,2022年带动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文字:陈 超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