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台军无人机部队“亮家底”

2023-02-28 来源:《环球时报》

  台湾“国防部”2月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台军当前装备和研制中的无人机全家族型号。


  台军列装四种型号无人机


  台湾《联合报》2月8日称,台湾“国防部”在新闻记者会上介绍了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的无人机项目。


  “中科院”透露,台军当前已经列装了“红雀2”微型无人机、“锐鸢1”型中型无人机、“陆军战术近程无人机”和“剑翔”反辐射攻击无人机四种型号,同时公布研发中的“腾云”大型无人机、“锐鸢2”型无人机、“红雀3”型无人机与巡飞弹;此外台军还明确列出需要3000架“军用商规”无人机,包括舰载监侦无人机、陆用监侦无人机、目获型无人机、监侦型无人机与微型无人机等,它们在8月前完成原型机设计,台军验收后将进行批量采购。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号称台湾当前性能最先进、续航能力最强的“腾云”大型无人机。


  “腾云”无人机于2015年在台北航天展首次亮相,主要设计指标为机身长8米,翼展约18米,配备涡桨发动机,滞空飞行时间24小时以上。2021年9月,一架“腾云”无人机在台东训练时因制导系统故障而坠毁,更加深了台军的疑虑。有岛内专家承认,台军在无人机领域技术储备薄弱,不但大部分核心设备需要进口,而且整合能力也远远落后。有媒体嘲讽称,台军“腾云”无人机的性能指标还比不上大陆顺丰快递使用的货运无人机。2017年,顺丰快递宣布引进“双尾蝎”大型无人机承担空中运输任务,该机翼展20米,机身长10米,起飞重量约3吨,载重1.2吨,巡航时间35小时,航程可达3000公里,主要性能皆超过“腾云”无人机。


  无人机坠毁事故不断


  除了“腾云”无人机在研制中发生坠毁事故外,台军现役的其它无人机更是故障频发,多次发生坠毁事故。


  以台军现役的“锐鸢1”型无人机为例,该机是“中科院”设计生产的中型无人机。目前“中科院”正在研制的“锐鸢2”是它的升级型号,从单纯的侦察型无人机升级为可携带火箭弹发射器等攻击装备。按照台军的说法,它比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出色的土耳其制“旗手”TB-2无人机更先进。


  但“锐鸢”系列无人机频繁的坠毁历史让人很难相信台军的自我吹嘘。


  台军装备的另一种“红雀2”微型无人机同样事故不断。该机是“中科院”参考美军RQ-11“渡鸦”式无人侦察机发展的单兵手持式迷你无人机。此后台海军陆战队采购了其改进型号“红雀2”。台湾海军陆战队总共装备了30架“红雀2”无人机,结果仅2017年就有3架坠毁。台军反馈称该机的故障率相当高,而且只能在300米以下高度才能侦察拍照,非常容易遭到对手反制,因此实际使用率很低。


  对于台军装备的这些量产无人机的故障百出,岛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与台湾的无人机技术基础薄弱有关。台军内部调查还显示,无人机坠毁事故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无人机专业性强,台军存在人员培训不到位、操作不规范以及保养不当等问题。


  寄希望于“军民合作”


  为解决台军无人机战力不足,台军还对台湾民用无人机企业的“军民合作”寄予厚望。


  台湾《联合报》2月8日评论称,台当局“看好”台湾民用无人机水平,认为“军用商规”无人机构造简易,生产没有问题,必然可为台军使用。但“可能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


  有分析人士认为,台湾电子产业发达,在批量建造无人机方面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岛内无人机产业的相关技术积累薄弱,整体水平尚有很大不足。去年岛内一度传出“800架台湾无人机在乌克兰参战”的消息后,就有分析人士注意到,传闻提到的台湾民用无人机在主要性能上明显落后于世界主流水平。


  台媒还提到,尽管“中科院”生产的军用无人机性能“长年来不尽如人意”,但从软件系统到硬件,都是自行架构研发,厂商也做过“背景审视”,排除“红色供应链”;而台湾民用无人机企业要节省经费,大多使用国际通用的开源软件,其中不乏由大陆开发的软件,这算不算“红色供应链”?报道称,“在军用商规原型机尚未面世前,现在就计划好提交预算相关事宜,仿佛改进后必定就能确定编列量产,令不少台军人士瞠目结舌。”



文字:陈 山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