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冯仑:深耕公益23年 做共同富裕的“践行者”

2023-03-06 来源:中国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023年,中国已进入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而公益事业也迎来新的机遇。


  以“守正出奇”为初心,带领万通集团走过30年风雨,现任御风集团董事长的冯仑,一直以“播种者”的热忱投身在公益事业中,从“意见领袖”到“公益事业先锋”,冯仑已为公益深耕23年,一直坚持做共同富裕的“践行者”。


公益事业的终极目标形成社会的良善风气


  每天投入三分之一时间用于公益事业,对于冯仑已经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生活内省和磐璞归真的愉悦,是一种对平常心的回归。冯仑觉得做公益于他而言最大的改变就是能准确认知跟社会的关系,跟钱的关系,跟周围人的关系。如果他不做这件事情,仅仅只是在企业的小范围之中,久而久之,就会与社会脱节,会陷入一种疯狂、唯利是图的状态之中,导致跟周边关系紧张。但是做公益,会与不同人打交道,就能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感,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一颗平常心。


  冯仑的公益蓝图里,公益应该是持续捐赠,可持续发展的,不是一股脑把钱都撒出去。他指出,持续捐赠可以使企业家对公益事业的关注更持久;让公司的价值观不脱离社会,不脱离利益相关者。公益事业的终极目标就是形成社会的良善风气,冯仑畅想:“共同富裕一定是一个很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一定能实现。但是要耐心,应该让这些企业家持续的奉献,然后由专业团队持续的工作。另外,我们整个社会有技能的人,有时间的人也持续的互相帮助付出,这个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人人公益:不只有捐赠钱财一种形式


  回顾几十年如一日的公益努力,冯仑深知个人力量的渺小,他以“弥赛亚”式的“公益布道者”身份提倡每个人都参与到公益事业之中,每个人都可以多或少地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次分配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其实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你有一块钱就出一块,有一小时就出一小时。有专业技能可以捐赠技能。比如某个医生一年可以捐出几个手术,或者还可以义务照顾老人,即捐赠时间,这也是第三次分配。”


  冯仑指出,做公益不是把自己的钱都捐了,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我喜欢参与做,所以不仅参与发起多个公益基金,而且花很多时间在上面,但也有人很简单,捐几百亿,然后请别人慢慢做。有的人是捐一部分,做一部分。我属于又捐钱又干活的。但做的大部分是前面阶段(相当于创业初期),直接参与从无到有,建章建制,定位找人等等。所以,做公益的方法也非常多样化。”他认为,企业家无论从何时开始做公益,都是一种力量,在那以后的人生中,就会一直有一种满足感。因为所做的事情能够看到变化。别人得知你做公益,也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一过程,甚至能够改变自己跟外部的关系,同时也使整个社会充满善意,走到哪里也会被尊敬,这就是和谐社会的标志。


一个基金会聚焦一件事


  作为阿拉善SEE基金会的创办人之一、履职期间,冯仑与团队走遍全球最主要的公益基金,去学习怎么做公益,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公益基金会运作经验,他认识到:公益特别需要专业性,因为只有专业性能保证效率。公益效果,一定要可看、可说、可计量和可传播。首先,公益效果要让人看见才能产生示范性影响;其次,还要讲好公益事业的故事;第三,公益效率的核心是计量化。所以,公益组织要专业化,包括治理人才的专业化,包括募款团队都是要专业化。


  专业化就要求基金会懂得专注于自己的事。比如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聚焦于文物保护,是中国文化的传播教育;爱佑慈善基金会专注于儿童心脏病;阿拉善基金会专注于环境保护;乡村发展基金会管乡村的人才。聚焦不能分散。所以,冯仑提出“一个基金会聚焦一件事”。


共同富裕是人类一个很高尚、也很美好的理想和目标


  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古国,中国在古代时慈善事业已领先全球,但却因种种问题而“落后”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人们抱怨有钱人吝啬、贪婪,而有钱人也持观望态度,很多人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冯仑认为,做公益应该源自企业家内心的道德自觉。企业“把自己养活”后,就应该回报社会。第一次分配属于劳动、土地和资本等要素的分配,第二次分配则是政府税收和收税以后转移支付及公共福利,而第三次分配就是公益慈善。


  2004年12月,冯仑参与发起了爱佑慈善基金会。据冯仑介绍,中国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已有患儿5万人左右,这其中多数是贫困家庭;目前爱佑慈善基金会可以覆盖1.5万到2万患儿。经过17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儿童心脏病救助基金,特别是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基金。


  从爱佑慈善基金会开始,冯仑个人参与发起的公益基金会共有23个,每年都有1到2个公益基金会在创办,仅在2020年,就创办了三个公益基金会。对冯仑来说:“这是一件善事、好事和正事,真正的大智慧都是在做利他的事情,在利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企业家在企业相对稳定发展以后,开始做公益,就是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不要被动开始,要主动开始,做一件对于社会而言有所裨益的事情,回报社会,充实自己”。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每年募捐的公益善款超过1000亿元。在他看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做的一件特别对的事,即把自己的精力、资源和能力贡献公益,履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贡献“第三次分配”的同时,持续推动社会公平以及共同富裕,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建立共同富裕的天堂,冯仑满怀信心:“既然有些国家能做,我们中国应该一定会做得更好。”


文字:刘   畅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