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不到,全国市场上近三成的鹌鹑蛋都是由浙江金华人黄群飞养出来的。
“我们每年向市场提供鹌鹑蛋7万吨。”黄群飞说。这些鹌鹑蛋,来自3000万羽鹌鹑,其中有300多万羽在金华本地,其他的则养在本省的衢州、丽水、龙游等地市,以及浙江周边等省份。有五六百名金东区农民长年在外养鹌鹑,并把收获的鹌鹑蛋交给合作社统一销售。
“我们现在60%的订单是和上市公司签下的。”黄群飞说,目前,他们合作社一年的销售额超10亿元。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对于原料的质量、卫生情况、药物与化学物残留等都有较高要求,低、小、散的农户生产往往达不到。黄群飞能做好质量控制,就得到了他们的信任。黄群飞庆幸自己在2016年做了一个决策——花100多万元买了一台药残质检机。当时很多同行都笑话他浪费钱,说他们不做质检,照样卖。但黄群飞觉得,当时媒体上已经有关于药物与化学物残留的讨论,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的当下,关注食品“药残”会成为未来的取向,这个投资是值得的。
目前,合作社生产的鹌鹑蛋,只有20%会供给鲜蛋市场,60%供给加工企业,20%则出口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之所以能够拿到外销订单,同样是因为黄群飞的合作社在“药残”管理上的出色。
一个金华农民,是如何把鹌鹑蛋生意做这么大的呢?
事情要从20年前说起。黄群飞最早开始养鹌鹑的时候,只是为了补贴家用。2014年,有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开始向黄群飞下订单。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要求,他组建了合作社,动员亲戚朋友一起扩大养殖规模。为保证产品质量,合作社在早期就创新经营模式,采用“合作社+基地+养殖专业户”合作模式,实行封闭式运营。
2016年,政府要求农户不能在房前屋后开展养殖。很多养殖场把这理解为坏事,决定缩小规模;而黄群飞则觉得这是个机会,他动员那些拆掉养殖棚的农民到政策允许的地方去养鹌鹑,而且扩大规模,原先养两三万羽的,扩大到养10万羽或20万羽,所需资金全都由合作社垫付。这使得合作社的规模迅速扩大。
近几年,合作社又进一步向两端延伸产业链,现拥有600平方米的社员综合服务中心一个,设施齐全的鹌鹑养殖场3座、设备先进的孵化场2座、拥有单存栏规模60万羽的标准化蛋鹌鹑养殖场5处。此外,合作社刚投资新建成一所清洁卫生高标准的鹌鹑蛋深加工厂,能年产加工脱壳鹌鹑蛋6000吨、附加值高的鹌鹑蛋休闲食品300吨。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