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曹寅给康熙当密探

2023-03-23 来源:《文史天地》

  小说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个复杂人物,他是奴隶,是官员,是汉族,是旗人,甚至曾是一名密探。


  母亲给皇帝当保姆曹寅和康熙帝从小一起长大,当然两人的地位差别悬殊,曹家是皇室的家奴,曹寅的母亲孙氏为康熙帝的保姆。曹寅家挂着康熙帝亲自题写的“萱瑞堂”匾额,康熙帝南巡时还曾拉着曹寅母亲的手说:“此是我家老人。”


  而曹寅生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比康熙帝小4岁,幼时即有神童之誉,长大后做过康熙帝的伴读,16岁时入宫为御前侍卫,还当过内务府郎中。据说康熙帝亲政后利用一批小孩子智擒鳌拜,就有曹寅在内。曹寅的最高官职是通政使司通政使,通政使司是专管审核转呈各省章奏的中央机构,通政使是这个机构的最高长官,正三品。但曹寅这个官衔只是一个虚衔,其实职始终是管理江宁织造。


  皇室的“提款机”织造专门负责经办宫廷里和朝廷官员用的绸缎布匹,以及皇帝临时交给的差使。清内务府共设三个织造官,江宁(南京)织造、杭州织造和苏州织造。当时的江南三织造,互相照应,关系密切。很多时候,皇上要用钱,就向这几个织造官要。在康熙帝给曹寅奏折的朱批上有这样的话:其余的钱你留做贴补家用,“朕只要六千两喂马”,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把六千两白银拿走了。


  康熙帝六次南巡,曹寅接待过四次。当时,进一顿“御宴”就是一百桌,此外还要看戏、观灯、游览,打点随行的太子、皇子、重臣、侍卫。有人形容江南迎接“圣驾”的奢靡情景说“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


  密折奏事事无巨细清代档案中最机密者莫过于军机处档案。然而,还有一种比国家机密更机密快捷的文书,就是只供皇帝一人专看的密折,可称之为“秘密档案”。一般的折子通常先交通政司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御览,篇幅特别长的还需大臣附上黄纸,概括要点。而呈康熙帝的密折,则是专奏专报,不经通政司,直接呈送皇帝。这些密折,康熙帝一般及时批复,再还给上奏者。康熙帝一度右手有病,仍强用左手批示,毫不耽误。这样做,一则防泄密,二则可以及时深入了解真相。康熙帝给曹寅的密折上的批语里时常有这样的话:千万不要让人知道。小心。小心。小心。小心。一连几个小心,连皇上都害怕他们密奏的事情被事主知道会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


  一般而言,曹寅会将一方写过字的10厘米宽、20厘米高的纸折成复杂的六角形,将它塞进一个小信封里,外面用封条封好,封条的上面写“固”,下面写“封”,小信封上写着“奏折”。再用一个大信封,套住小信封,在外面用一根白纸条扎住,在纸条下写上自己的衔阶和名字,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白纸包好,同样在白纸的包装口下方写上自己的衔阶和名字,最后用来封箴的几个字是“臣寅”“叩首谨封”。康熙帝阅完这封信后,在上面加御批,再用一个朱红的“封”字封好,重新传到曹寅的手中。从江宁到北京,骑马传递密折大约要20天左右。这项在曹寅和康熙帝之间的秘密传送活动,一直进行了20年。因此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史景迁称曹寅为“康熙帝的密探”。


  康熙帝非常重视他赋予曹寅等人这项特殊的政治任务,允许他们“专折密奏”江南地区的官风民情,并“亲手写奏帖来”。曹寅等人的密折,都是亲笔缮写,短小精密;密折内容广泛,包括天气问题如雨水、冰灾;粮食问题如收成、米价;社情民意如疫病、民情、官吏贪廉、盗匪等。



文字:胡祥鸿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