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父母“假装”陪伴,孩子成为“孤儿”

2023-03-24 来源:中国妇女报

  有人指出,中国很多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这话的意思是,父母尽管在孩子身边,但却没有传递给孩子心理上的正能量,孩子缺乏依靠。孩子长大后总是提起父母送自己上学的情景,以及那些与父母一起的旅行。还有生病时,父母在身边的点滴照顾,以及取得成就时,父母当时的欣慰笑容……因为这些,构成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全部,父母是否深度参与,是衡量父母是否真正陪伴的唯一标准。


  说起“陪伴”孩子,很多父母满脸都是被工作裹挟的无奈与焦虑。殊不知,父母送给孩子童年最珍贵的礼物,从来就不是什么车子、票子,而是用心的陪伴。


  现在很多家长,慢慢开始懂得陪伴的重要性,但又不知道该如何陪伴,把陪伴简单地理解为:和孩子在一起。


  陪伴,当然要和孩子在一起,但“在一起”却未必是陪伴。


  很多家长的陪伴是这样的:在游乐场所,让孩子自己玩,家长却专心致志盯着手机。参加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别人玩,或让孩子独自探索,自己专心致志玩手机。说好陪着孩子看动画片,不到五分钟,父母要么坐不住,要么打瞌睡。有的家长美其名曰在家陪孩子,却叫来一群朋友,一边打麻将一边吩咐孩子道:“快点去做作业!”孩子睡前要求父母讲个故事,父母会推脱说:“爸妈累了,你赶紧睡。”不等孩子睡着,就自顾自刷上了手机。


  哪怕真陪着孩子做作业,也是火药味十足,不是挑剔就是责骂。以上的这些陪伴,从本质上说,都是——假装在陪伴!


  有人指出,中国很多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这话的意思是,父母尽管在孩子身边,但却没有传递给孩子心理上的正能量,孩子缺乏依靠。孩子看上去很幸福,既没有留守的无奈,也没有物质的短缺,但实际却无比孤独、无比焦虑。因为虽然有父母在身边,但依然觉得缺少陪伴,缺乏关注,缺少呵护。


  陪伴,固然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满足孩子的温饱,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陪伴,不是陪同、照看,更不是说教、监督。陪伴,是融入孩子的内心。陪伴,不仅要会欣赏孩子的优点,更要真诚接纳的孩子的缺点。


  陪伴,既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又要赋予满满的正能量。陪伴,是用心倾听孩子的快乐、悲伤、困惑……


  在我看来,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是陪伴的要点。这些关键点上,父母不仅要放下手机,有时甚至要放下工作,跟孩子好好相处。这些关键点包括——送孩子去学校、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家长下班回到家时,晚餐时间以及孩子睡觉之前。


  我的孩子在高中阶段时、特别是高三阶段时,我为了每天有路上20分钟的陪伴时间,坚持天天晚上开车去接他回家。为此,我几乎整整一年没有晚上在外面应酬,即使万不得已,也绝对不喝一滴酒,因为我要开车。


  陪伴,要做到和孩子“共情”,否则的话,孩子会反感你的陪伴,会把陪伴当成是对他的骚扰。


  有人说,如果孩子长大后,总是会和家长说起以下这些事情,那么家长就真正做到了与孩子的共情:孩子总是提起父母送自己上学的情景,以及那些与父母一起的旅行。还有生病时,父母在身边的点滴照顾,以及取得成就时,父母当时的欣慰笑容……


  因为这些,构成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全部,父母是否深度参与,是衡量父母是否真正陪伴的唯一标准。


文字:张   元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