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耶路撒冷的“哭墙”

2022-02-23 来源:炎黄春秋

“哭墙”是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现存遗址为第二圣殿西侧护墙基座的一部分。长48.768米,高约19米,由12层岩石砌成。犹太人视它为本民族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中是“和平之都”的意思,但这座城市的历史中却充斥着战争与杀戮。


公元前10世纪左右,以色列王大卫打败了迦南人,定都耶路撒冷。他的儿子所罗门即位后,兴建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圣殿,并将传说存有上帝与人类契约的“约柜”放置其中。自此,这座圣殿成为希伯来世界的精神中心。


数百年后,君士坦丁一世(注:古罗马帝国皇帝)的母亲在耶稣的墓地上修建了一座复活教堂。400年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也在此登天。至此,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


而它的不幸也由此开始。宗教战争持续笼罩着这座城市,犹太人纷纷逃离,流浪在全球的各个角落。当年的圣殿也毁于战火,只剩下残垣断壁。不少犹太人在圣殿残存的西墙祈祷和平,哭诉流亡之苦,宣泄亡国之痛,“哭墙”之名由此得来。特别是二战期间,数百万犹太人惨遭德国法西斯杀害。这种惨痛的遭遇,再次让犹太人感到无家可归、无国可依的悲伤。“哭墙”便更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1948年,以色列建国,犹太人结束了流浪,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1967年,以色列又通过战争手段,从约旦人手里收得“哭墙”。以色列政府在“哭墙”前辟出广场,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大屠杀纪念日、犹太新年、赎罪日等国家或宗教节日,便会在此举行纪念活动或宗教仪式。


潘前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