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有朋自远方来,中亚峰会欢迎式上的“八佾舞”代表了古代最高礼仪

2023-05-22 来源:环球网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在18日晚的盛大欢迎式上,64名舞者以中国古代最高礼仪舞蹈八佾舞,欢迎中亚五国领导人。


为什么说“八佾舞”代表了古代最高礼仪?


  佾舞又称周礼佾舞,源自河洛“六代乐舞”,是古代专属于官方集体传承的纯礼仪性质的雅乐舞。


  “佾”音“(yì)”,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周朝规定,天子可以使用四面之乐,即殿堂之中四个方向都可以安排乐队,诸侯则为三面之乐,卿大夫用两面之乐,士只能使用一面之乐。对于使用的乐舞规定为“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每个数字都以“佾”为单位,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


  佾舞是古代呈献给尊贵国宾的最高国礼,也是公祭天地、社稷、先圣先师的重要礼仪。从《论语》记载鲁国权臣季氏“八佾舞于庭”,孔子言“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人们可得知使用雅乐舞舞蹈队列的最高规格即天子的规格是八佾。


为什么说“佾舞”是对“礼”的最好诠释?


  3000年前,周公在洛水之滨营建洛邑,开始制礼作乐。他整理并继承了前代遗存的乐舞,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及商汤时的《大濩》,再加上周时的乐舞《大武》,统称“六代乐舞”(现称周礼佾舞),定为国家最高等级的乐舞,用于国家大典和宫廷祭祀活动。通过礼乐教化使人修身养性、谦和有礼、上下有序、领悟天道。礼乐文化奠定了华夏文明、礼仪之邦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为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佾舞融合诗、礼、乐为一体,包括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统称三献礼。每一献礼为一个乐章,每个乐章由四言八句的诗歌组成。


  佾舞中的每个动作皆代表一个字,一个乐章由32个动作组成,可谓是“一字一舞”。这如同现代国际交往中迎接国宾所施放的礼炮有21响、19响、17响等规格区别,其规格等级不可僭越。


  有专家指出,以六代乐舞(佾舞)培育人格素养和道德内涵,是古代先贤制礼作乐的本意。


  佾舞将“仁、义、礼、智、信”融入舞蹈动作中,每一个肢体动作和神态都充分地展现出了“德”和“礼”。在献舞时,左手横拿籥(yuè)在内,右手直拿翟(dí)在外,象征正直;翟籥结合,呈现阴阳和谐、天地秩序。整个展演过程高雅、肃穆,传递着悠悠数千年华夏文明的风韵与风度。


以佾舞之美传递友谊和中华文化


  在古代,习仪佾舞者统称“佾生”,通常由官方遴选才思敏捷、品学兼优的官学生,也就是儒生担任。佾舞体现“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儒学思想和精神价值,对佾生讲求“诚于心、形于外”,以表达对先圣先师的无限感恩和敬仰之情。对于今人来说,传统的礼乐文化熏陶正是最好的素质教育,通过佾舞诗、礼、乐对应口、身、心三位一体的高度艺术化的礼乐实践,可以培养良好的人格素养和道德情操。


  佾舞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曾随“丝路”传播到泛中华文化圈,在韩日等国流传至今。尤为重要的是,北宋徽宗时,朝廷整理制成《大晟雅乐》,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政和七年二月时,高丽向北宋朝庭“乞教习声律”,宋徽宗“诏许教习,仍赐乐谱”。此后,祭孔祀典及《大晟雅乐》在韩国被保存下来,韩国祭孔至今仍保持官礼的形式,使用雅乐和佾舞。而在日本,佾舞被称为“释菜”舞。释菜就是儒家敬谢先师孔子的传统仪式。


  周代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佾舞却曾一度濒临失传,仅在台湾地区得到完整保留、传承了明朝《頖宫礼乐疏》的图谱、舞谱。2021年5月,佾舞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福建省福清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大陆地区唯一依据明代《頖宫礼乐疏》的佾舞图谱和舞谱,恢复和延续传承周礼佾舞的城市。


  佾舞是中华礼仪之邦的重要佐证,是民族智慧的瑰宝、优秀文化的衣钵。佾舞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深厚的内涵。如今,佾舞作为海峡两岸共同传承和保护的文化项目,也是文旅融合的优秀非遗项目,具有独特的中国元素,更连接着两岸民众的心意与情感。据了解,近年来,在福州地区通过实施佾舞进校园传承活动,受众达数十万人,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佾舞,以周礼为精髓,反映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体现的是儒家礼乐精神中天地有序和谐融洽的思想。在对外交流中活动,呈现源自“礼仪之邦”中华古老的“大国之礼”,以佾舞之美传递友谊,对于增进中亚国家乃至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无疑具有积极、正面的现实意义。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