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二里头遗址以及相关的研究是探究夏文化的关键点。
1959年,我国首次明确以探索夏文化为目标的田野考古正式启动,二里头遗址进入考古团队的视野。二里头遗址发掘60余年来,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多个中国之最。而今,二里头遗址已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化的保护模式,为全国同类型遗址的保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初夏,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遗址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站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凝视着古老质朴的文物,似乎能听见历史的回音。
二里头遗址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约3800年至3500年,是文献与考古资料证实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先后荣获2004年度和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夏朝是什么模样,在这里能找到一些答案。
从出土文物来看,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以铜爵、鼎、斝、觚、盉等为代表的中国最早青铜礼器群以及以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绿松石龙等为代表的中国最早玉质、绿松石质礼器群。从出土遗迹来看,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及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中国最早的与“紫禁城”相似的宫殿区与宫城、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核心都邑。
考古发现,作为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其他文化多有交流。一方面,作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汇集了中华大地早期文明的精粹,最终达至王朝文明的辉煌;另一方面,它在内部高度发展的同时,又向四围发射出超越自然地理单元和冲破文化屏障的强劲影响力,在二里头文化周围甚至边远地区的一些考古学文化中,经常可以见到二里头文化的因素。如作为二里头文化核心玉礼器的牙璋,经南阳盆地到达汉水流域,进入长江水系,再向西南经四川盆地直达越南红河三角洲,或经湖南向福建、广东、香港扩散。
“在文化吸收与辐射的过程中,东亚地区开始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二里头时代以二里头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整合与制度建设,通过商周王朝扩展与分封达到普世化,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可以明确,距今3800年前后,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王朝气象,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有条不紊保护“最早的中国”
经历数千年的朝代更替和环境变化,二里头遗址一方面受到历史上人类生活定居的影响,另一方面,伊洛河河道的变更也对遗址北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直至今日,遗址区仍分布着二里头、四角楼、圪垱头、北许四个村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保护工作日益紧迫。
洛阳市文物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在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河南省委和政府、洛阳市委和政府以为子孙后代传承中华文明的高度责任感致力于二里头遗址的保护工作。
1988年,二里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2002年,洛阳市偃师市(今偃师区)分别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二里头文化遗址、汉魏故城遗址和尸乡沟商城遗址保护的通知》和《关于切实保护二里头遗址的紧急通知》。2006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编制《二里头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2009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尸乡沟商城遗址保护条例》,首次为保护二里头遗址确立了法律准绳。
党的十八大以来,二里头遗址因其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上的重大价值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二里头遗址的保护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洛阳市、偃师区将二里头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体系。河南省、洛阳市两级均成立“加快推进二里头遗址发掘保护利用和夏文化研究专班”,推进遗址保护工作。2019年10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将推进二里头遗址申遗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0月,为适应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进一步科学、严谨、认真地保护和利用好二里头遗址,由洛阳市政府起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新版《洛阳市二里头遗址保护条例》正式施行,通过立法保护“最早的中国”,让二里头遗址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把保护建设水平推向新高度
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在被村庄环抱的二里头遗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开放以来,接待量超过400万人次。
“3000多年前,二里头遗址的先民们都吃什么粮食?他们怎么种植农作物?”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设“夏都农场·五谷种植”等特色研学课程,让游客在参观游览的同时感受农耕文化。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二里头遗址保护区域以南300米处,是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博物馆共展出各类文物藏品1563件,其中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近1100件,是目前全国展现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文物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博物馆自开放以来,长期致力于宣传、普及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在陈列展览、数字展示、学术科研、研学教育、文创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赵晓军说,目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已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与展示基地。
出博物馆,沿着沥青道路来到位于二里头遗址核心区域的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在文物出土原点继续探寻“最早的中国。”
赵晓军介绍,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采用原址覆土、地面模拟展示、古地理复原等科学性、可逆性和全面性的展示形式,建成开放了伊洛河故道复原、一二号宫殿、手工业作坊、贵族墓葬区、祭祀区和井字形大道等展示点。未来,在现有基础上,遗址公园还将对园区内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综合景观进行持续提升,增强遗址公园的协调性和观赏性。
“我们将在考古发掘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价值阐释、保护利用、成果转化、文旅融合等工作,努力把二里头遗址保护建设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在历史长河中依旧璀璨。”洛阳市文物局主要负责人说。
文字:张莹莹、赵腾宇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