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作为皇帝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如同天子,是众妃之首,其展示给我们的形象或国色天香,或雍容华贵,或阴险狠辣,或慈眉善目,而要论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非明神宗孝端皇后莫属。
孝敬太后孝端皇后名王喜姐,1578年,年仅13岁的她入宫,被册立为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的皇后,后生有皇长女荣昌公主。王喜姐貌不惊人,在位期间也未能得到万历帝的宠爱,却能在皇后这个宝座上一坐就是42年。是什么让她在充满勾心斗角的后宫岿然不动的呢?翻开《明史》能发现:“(皇后)性端谨,事孝定太后得其欢心,以慈孝称。”她成为皇后后,行事处处端谨小心,颇有慈孝的美名,特别是在侍奉婆母孝定太后(即万历帝生母)方面,得到了孝定太后的欢心。
1572年,明穆宗驾崩,年仅10岁的朱翊钧登基称帝,是为明神宗,他的生母李太后对当时少不更事的万历帝期望颇高。她作为万历帝的监护人,俨然扮演了一位“严父”的角色。万历小时候因贪玩不喜读书,李太后每次知晓后就严令他跪在地上面壁思过。每逢上朝之日,她五更时分就早早赶到万历帝的寝室催他上朝,有一次,万历帝酒后命内侍唱歌。内侍回答说不会唱,他大怒拿起剑就刺,后在众人的劝解下割了内侍的头发,算是将他们“斩首”了。这件事传到李太后的耳朵里,太后非常生气,命万历帝在地上跪了很久,历数他的过错,吓得万历帝涕泗横流,连连告饶,这事才算了结。还有一次,万历帝在酒后将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冯保的两名养子打伤,又骑马直奔冯保住所,冯保吓得只得抱起巨石撑住大门。第二天李太后知晓后立即换上青布衣服,召集所有阁、部大臣,要谒告太庙将万历小皇帝废位。并怒斥万历帝说:“天下大器难道就是您可以继承的么?”意思是要改立万历的弟弟潞王朱翊鏐为帝,万历帝吓得跪在地上哭了多时,李太后才肯宽恕。
由于王喜姐是李太后钦点的皇后,加之这二人相处的婆媳关系非常融洽,生性极孝且对母亲既敬又畏的万历帝自然也就对王喜姐高看一眼,因此尽管王喜姐虽没有迷人的美貌和显赫的家世,在位期间也没能为皇帝诞下皇子继承皇位,明神宗即便中意别人,也断不敢忤逆李太后。这便是王喜姐能够42年稳居中宫的主要原因。
宽容大度“郑贵妃颛宠,后不较也。”万历帝虽然尊王喜姐为皇后,但对她却不宠爱,而对郑贵妃万般恩宠,如痴如醉,以至在朱常洛(即明光宗)被立为太子后,万历帝多次想要改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更有意立郑贵妃为皇后,无奈被大臣们阻止。可敬的是王喜姐面对着神宗的冷落、郑贵妃的争宠,采取了最聪明和最安全的做法——避而不争,始终宽容大度,不予计较,这让她在众人心中母仪天下的态度和气魄又添了几分。
万历帝宠幸郑贵妃之事也招致群臣微词,他们为王喜姐抱不平,有一事为例: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上书,提到万历帝冷落王喜姐,罹患重病身边却仅有几人服侍。明神宗震怒,要将王德完下诏狱。首辅沈一贯上书说此流言已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恼羞成怒的明神宗想下诏为自己辩白。于是沈一贯再次上书,言京城十数年前便有此传闻,怀疑皇帝欲不利于喜姐,来为郑贵妃之子朱常洵谋取太子之位。此诏谕若发,则反将证实其果有谋害中宫之意。明神宗被沈一贯说服,削去王德完官职,推迟一年后终于给皇长子朱常洛行冠礼,立为太子。
虐待下人一入宫门深似海。王喜姐端坐中宫40余年,看似风光无限,但其中甘苦自知,皇帝的常年冷落、众妃的争风吃醋……使得这位外表看似慈祥实则长期压抑的王喜姐偶尔大发神经,将怨气发泄在下人身上。据曾先后在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年间做过宫廷宦官的刘若愚所著,专门记载后宫宫闱之事的《酌中志》卷22记载:“中宫孝端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宫人及小宫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其近侍内官亦多墩锁降谪。”所谓“墩锁”是古时的一种刑具,高约20厘米,在一尺见方的木箱上凿有4个洞,分别锁住手脚后让人坐也不能,站也不是,虽未有皮肉之苦却让人生不如死。此时的王喜姐与平日的温良贤淑,举止简直是判若两人,活脱脱一个“两面人”的形象。
1620年,王喜姐离世,享年57岁。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