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演层面考量,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舞蹈、美术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最近一段时间,芭蕾舞剧《白蛇传》《旗帜》赢得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今年八月份,《白蛇传》《旗帜》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随后将开启2023年全国巡演。此前,《旗帜》收获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精品优秀作品等多个奖项,剧情打动了不少人。
资料图:《白蛇传》海报。主办方供图
看似“小众”的芭蕾舞剧,因何“圈粉”诸多观众?
这两部舞剧讲了啥?
《白蛇传》《旗帜》是两部颇为亮眼的芭蕾舞剧。据悉,二者均已被列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旗帜》已成功入围第13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
王舸是《白蛇传》《旗帜》的总编导。他表示,这两部舞剧可以说都是“历史”在“当代”的投影,是从不同的题材、视角等去表达和展现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
其中,芭蕾舞剧《旗帜》是用革命浪漫主义手法书写高举伟大旗帜,用现实主义手法塑造英雄群像,是对时代的讴歌、对历史的致敬。
《白蛇传》虽取材于耳熟能详民间爱情传说,但又跟大家印象中的传统故事有些不一样,即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去传递东方文化和东方哲学,用更现实主义的表达为传统的想象祛魅。
舞剧基于原著情节展开合理的演绎和重构,加入了新角色和新元素,并为法海等传统人物角色“改头换面”,形成更契合当下审美的叙事。
传统IP的创新演绎
就创作班底而言,《白蛇传》由著名视觉艺术家叶锦添任服装造型设计,《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等大热影视的音乐制作人郭好为作曲;《旗帜》则集结了青年作曲家杨帆、服装设计师崔晓东等业内翘楚。
《旗帜》舞蹈选段剧照。主办方供图
从艺术角度看,《白蛇传》的“新”,不仅是对故事形态的重塑,也是对“经典IP”的致敬,充分利用宋代文化元素,在音乐编曲、服饰妆扮等细节表达上呈现出独特的东方质感。
据了解,在审美叙事上,《白蛇传》实际上运用了很多中国现当代舞等的一些舞蹈动作素材,但是审美和舞蹈语汇的要求还是古典芭蕾。
《白蛇传》编剧张萍表示,作为传统文化IP中的爆款,这个故事一直在被不断改写。因此要考虑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依据舞蹈艺术语言自身的审美属性,来进行结构上的突破和创新。
舞剧保留了一些经典情节。在此基础之上,也让所有角色内在的视角能够更多地呈现在舞台上。即在歌颂爱情的同时,也能看到所有角色内在的困境。比如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等等。
艺术要精益求精
在表演方面,舞蹈演员的出色演绎,往往也是一部舞剧的加分项。
《白蛇传》舞蹈选段剧照。主办方供图
欧嘉媛在《白蛇传》中饰演白蛇。她理解的白蛇形象,落落大方、淡雅。双人舞很考验舞伴的默契程度,她说,双人舞其实也是互相成就的,也需要双方沟通。
在《旗帜》中,演员薛一村子饰演张太雷的母亲。她说,舞蹈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何艺术地再现生活,这对自己来说是有难度的。
“我指的艺术,是对分寸的拿捏。”她提到,王舸导演的舞剧叙事性非常强,且善于挖掘、探索人物情感,“所以对我来说,尺度的拿捏是最难的”
为此,薛一村子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如查阅资料、书籍等等。她还会有意识地观察母亲平时生活中的动作,运动到塑造人物当众,不断琢磨,“艺术就要精益求精。”
文字:上官云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