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时候,娘因病去世了。当时蒙蒙的,不清楚娘去世的概念,只是在心里嘀咕好多天不见娘了。
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只有没娘的孩子才能真真切切听懂这句歌词,才能品咂其中的滋味。后来在济南安家落户、扎根生存,但却很少回老家:没有了娘,也就没有了家,故乡渐行渐远。后来,是嫂子给了我们故乡的温暖情怀,给了我们家的烟火可亲。
由于家庭的缘故,哥哥成家较晚。在日照打工的时候结识了嫂子,走到一起组成了家庭。兄嫂二人同心同德、勤劳肯干,白手起家创造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自此,逢年过节,哥哥嫂子便一遍遍叮嘱:回家过年(节)。
从济南到胶州市里岔收费站,三百公里三个半小时的车程。下了高速路约莫十分钟后车就能停在嫂子家的院落里。干干净净的院落里除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果,晾衣绳上一定会有几床被褥被晒得沾满了太阳味。如果是秋冬季节,哥哥一定会早早生火,把暖气片烧得热热的,暖气片上一定会挂着几条干净的毛巾。炕也被烧得滚烫。炕前的地板上,一定会整齐地摆放着三双嫂子新买的拖鞋。炕前的书桌上,一定会摆上新的牙刷,还有嫂子特意为我们买的价格贵点的牙膏。
有一次闲聊,妻子提及家中被子该换了,又不想要成品的被子。嫂子听说后,当年种植了棉花,找人加工后给我们做了两床。
回家的餐桌上一定是我们爱吃的饭菜,觉得济南离海较远,吃到海鲜的机会少,每次回家哥哥都会起早赶集买回,尤其是我们一家三口都爱吃的蛤蜊,更是每次不可或缺的菜品。嫂子总是变着花样做好多好吃的。妻子常常感叹:嫂子对待我们,像个做娘的一样。
每次回老家嫂子都会提前给我们准备好多吃的返程时带回:头茬的香椿、头刀的韭菜、翠绿的小葱、冷冻好的山菜和荠菜、炒制的蒲公英茶、自己小菜园的豆角和芸豆……用她的话说,这些东西都非常“绿色”“安全”,吃着放心,一定要带回去。
常言道:老嫂比母。但嫂子不老,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每次回家,嫂子却都像当娘的一样待承我们、照顾我们。
文字:赵文华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