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与其“拯救”伴侣,不如疗愈自己

2023-07-26 来源: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

  最近,收到读者晶的来信:丈夫出轨了,我写好了离婚申请,在犹豫要不要提交。


  四年前刚办完婚礼,我就在他手机里发现了暧昧短信,但那时我们刚结婚,我抱着一切会改变的幻想,也为了避免重蹈我父母的老路,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引导他,同时挽救这段关系。


  在之后的相处中,我会时不时偷看他的手机,但他每天都会把聊天记录删得干干净净,锁屏密码也不断更换。后来一次吵架,他说我总是偷看他手机,我才知道他原来一直防备着我。


  从结婚以来,我一直在观察,觉得他身上有太多问题,并且我一直在看心理学方面的书。我以为自己找到了问题所在,日常相处对症下药,还积极地给他找心理咨询师。但他并不领情,还反问我:“你天天跟我讲这些有什么意思?你是救世主?”我只是希望能疗愈他,而我四年的努力像一个笑话。


每个人都有尚未意识到的自我认知留白


  丈夫出轨,对妻子造成的打击是颠覆性的。如果想要婚姻继续,妻子需要有更高的心理建设、更强的自我力量,才能处理好这段充满背叛与怀疑的亲密关系。


  离婚是一种处理方式,但我更倾向于:除了思考要不要离婚,也思考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并不是指责被出轨方有问题,而是每个人都有尚未意识到的自我认知留白。


  无论她最后是否选择离婚,都要更全面地看到自己,更理性地觉察内在,未来不重蹈覆辙。


  有一位来访者,情绪问题很严重。她的丈夫前年被裁员,患上抑郁症,她用5年的时间去学习心理学,来修复丈夫的内在创伤。她说:“这5年,我更像他的心理咨询师,不像妻子。”


  原本,她对修复挺有信心,结果丈夫做了一件她完全无法理解的事:出轨一位40多岁的女性。为此,夫妻俩整天吵架,她学生时代就痊愈的抑郁症也因此复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几点:


  首先,当妻子试图疗愈丈夫,其实也是在暗示对方“有病”。


  如果妻子一直在审视、观察丈夫,就像居高临下的法官一样。试想:如果你是这位丈夫,是否会感到夫妻权力地位不对等?除了不对等,也会失去信心:我在妻子面前是一个“病人”,连最起码的人格健全都无法被认可。长期沉浸在不对等、被病态化的关系里,足以激起一个人最本能的愤怒。他不觉得你在帮助他,反而让他很不舒服。


  其次,当妻子成为疗愈者角色,其实抢占了丈夫的人生课题。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学会课题分离,人生的烦恼就少了一大半。课题分离指的是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人生课题,哪些是对方的人生课题。只有区分清楚彼此的课题,亲密关系才能融洽舒服。


  就像晶婚后发现丈夫与他人暧昧,感到焦虑,不想重蹈父母婚姻的覆辙,那是她的课题;丈夫在面对两性关系和冲突时,能否理性思考、正面处理、避免出轨这种极端的方式,这是他的课题。


  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被修正,如果他的课题无法自我完成,你也可以选择不原谅。记住:你的人生永远有选择权。你可以努力活出自己,别人也可以自由选择活出怎样的人生。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处理不好自己的课题,就把对方的课题抢过来。


  当你开始扮演疗愈者,其实也就抢占了对方的课题,阻止了对方自我探索和成长的可能性,也没有余力处理好自己的课题。


  再者,当丈夫成了坐享其成的被疗愈者,夫妻间的“供需平衡”也失衡了。


  《亲密关系》作者罗兰·米勒认为,夫妻间想要长久融洽相处,付出和索取基本平衡,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比如,你烹饪可口的饭菜,他付出饭后洗碗的劳动;你用母性的温柔修复他的童年伤痛,他用父性的坚强来打消你的焦虑。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夫妻之间都要有“你来我往”的互动。


  可是晶为丈夫付出了太多,高投入带来高期待,她越期望丈夫能有好的回应,越容易产生“我都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必须对得起我”的心态。


  从她偷看丈夫手机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她很需要好的回应,渴望看到丈夫改变的迹象;从她被出轨后的痛苦感受,也能感觉到一种高期待被打破后的绝望感。生活细节暴露了晶的心态,丈夫感觉到这种高期待带来的压力,因此对这段亲密关系越来越不耐受,承受不了压力就会逃离关系。


你想拯救的其实是你自己


  其实,无论是暗示对方有病、抢占人生课题还是供需不平衡,根源就是一点:她渴望通过疗愈对方,来让自己的生活、情绪、感受好起来。这其实是支配愿望的一种变相表现。


  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当我们支配、控制对方的一部分生活时,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否感受到一种安全感?


  这份感受来自我们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对此感到不安,便通过解决刺激我们出现问题的人,变相地缓解不安。


  伴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自身创伤印记的浮现,暴露着我们内心压抑已久、或许尚未觉察的伤痛。比如,来访者本身就有抑郁症,她选择了和自己一样有抑郁特质的伴侣结婚,并试图通过疗愈他,来疗愈自己无力根治的内心创伤。她把所有力气都花在伴侣身上,虽然因此感到短暂的安全感,但也忽视了自己真正的问题,以至于自我力量变弱、抑郁复发。如果这5年里,她不去疗愈伴侣,而是用来疗愈自己,或许生活又是另一番景象。


  想想我们自己:是否也因为有过不被接纳、被索取、被控制的体验,才会萌生出想要控制局面的念头?


  如果我们的所有努力,最终都没有滋养到自己,“自救”迟迟没有发生,生活就会越疗愈、越糟糕。


疗愈自己,影响伴侣


  真正的疗愈,不在教育引导,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要放下拯救者情结,把课题还给对方。允许他脆弱、失控、试错,理解他动荡、浮躁、焦灼。如同黎明前的黑暗,这是他必须去经历和承受的过程。我们可以多一点耐心,告诉他:“如果你需要我,我随时都愿意为你做点什么。”但不要打断他的成长,强硬主动地“拯救他”,或者要求他马上好起来。这是不现实的,毕竟,我们自己也做不到。


  其次,请把婚姻当成一个“人”那样去爱。


  你可以把婚姻看成一个孩子,问题重重、未来可期。在这个前提下,留意和配偶相处时,是不是产生了一些不好的东西,这些东西让婚姻变成“坏孩子”。同时,留意产生了哪些好的东西,让你对婚姻的感受越来越舒服,仿佛它在茁壮成长一般。


  把婚姻当成你的孩子,其实就是在变相地滋养自己。我们在婚姻中的所有体会都是内心的斜剖面,所有指向婚姻的问题,最终都要回到自己身上。关系是一切的答案,放弃疗愈对方,转而做一个不断成长蜕变的自己,好的关系自然会发生。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文字:芒  来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