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度蜜月了?吃饭时和同事聊天,大家有一个共同感受,蜜月好像对“新人”没啥吸引力了,再一问最近身边结婚的人,蜜月好似不存在了。
再进一步讨论下去,发现确实很多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在正式结婚之前,现在的很多情侣已经长跑多年,甚至一起生活了多年,早已是事实性夫妻了。在早年热恋时,已经一起去过了很多“远方”,以至于婚后来一次远行的甜度被降低,新鲜感和激情都存在一个边际递减效应。
对现在的很多新婚夫妻而言,很难说结婚后的第一个月,和此前的几十个月有什么区别。如果不立即生孩子,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基本变化不大。
2010年,中国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为25.75岁,女性为24岁;十年后的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已经“推迟”至28.67岁,有的省份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超过30岁。而立之年的心态、生活和工作状态,可能和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大不一样了。
还有一个原因或许是,现在的打工人可能很难凑出一个宽裕的假期,尤其是还需要双方协调出一段同步空闲的时间。而法定节假日的度假地,往往又是人山人海,各种票贵且难买,蜜月体验不一定舒畅。
最近倒是有一个关于蜜月的趣闻。说是山东一对民警夫妻,平时工作都很忙,蜜月旅行一拖再拖。好不容易凑出时间去重庆游玩,结果一个电话打过来,说他们负责的一个案子的嫌疑犯出现在了重庆。嚯,好巧不巧,来活了。二人只好中断蜜月之旅,顺便抓了个嫌疑犯回去。这蜜月倒是过出了别样的感觉。
如今的蜜月,可能更多存在于那些通过相亲认识不久就结婚,且有足够旅行欲望的人。由于此前彼此了解不是很多,一段蜜月之旅,可以丰富很多美好的记忆,也可以进一步拉近距离。对于这类年轻夫妻来说,蜜月之旅是一次难得的二人世界,在这个时间段,不用想工作,不用操心生活,只需要把全部心思放在良辰美景、吃喝玩乐这些主题上。
说起蜜月魅力的逐渐消减,恐怕还得回溯到蜜月为何会诞生。我特意查了下蜜月的起源。
据说,蜜月来自古代欧洲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条顿人的生活习俗。新婚夫妇婚后的三十天内,或直到月缺时,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以增进性生活的和谐。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还有一个说法是,条顿族有“抢婚”习俗,丈夫为了避免妻子被对方抢回去,婚后立即带着妻子到外地去过一段旅行生活。
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蜜月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的世俗,成为婚礼某种意义上的延长,还是在于亲密关系是需要时间和环境来滋养的。
蜜月是让新人深入了解、增进感情的一个有效渠道。浪迹家外,通常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也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眉来眼去”式的围观和监视。这一刻,就真的像是古装言情剧里演的: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蜜月不再局限于特定时间、特定场景,有了更加多元的发展。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一个蜜月?
眼下,长假又快来了,你会去度蜜月吗?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