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天,温暖的阳光让大家感受到了满满的春天气息。春天来了,“春困”也跟着来了,打哈欠、犯困……可如果开车时也犯困,那可要注意了。3月16日,省公安厅交管局通报了两起典型事故。
驾驶中犯迷糊 把车开进了排水沟
3月14日,在京昆高速上,一男子驾车途中瞌睡犯迷糊,驾驶车辆冲出防护栏,扎进路边的排水沟内,车身受损严重。当日12时50分,山西高速六支队七大队接到事故报警,迅速赶赴现场处置。
原来,大中午阳光正好,驾驶员李某在驾驶中犯迷糊打起了瞌睡,才把车开进排水沟。所幸除了车身受损外,李某及另外一名乘客系了安全带,身体均无大碍。
随后,民警依法认定,李某过度疲劳仍驾驶机动车导致事故发生,负事故的全责并承担损失。
3月15日23时,在太原交警综改大队辖区经一路,一辆晋A牌照的重型自卸货车,由南向北行驶至正阳街口北侧时,碰撞碾压到了在路口铲土作业的行人,而车载的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也记录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
从视频中看到,由于司机疲劳驾驶,当时该车已经连续跨越道路指示标线,行车路线飘忽不定,在侥幸绕开第一位行人之后,没有能够避开第二位行人,最终造成惨剧发生。
气温升高容易困倦 这几点要注意
开车时如果闭上了眼睛,仅仅只需几秒钟,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就可能发生。正因为如此,交警一直在劝大家,千万不要疲劳驾驶。
交警介绍,由于生理因素影响,午后、深夜和凌晨驾驶人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出现反应速度变慢、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容易发生事故。此外,周围光线昏暗等因素也会加剧驾驶人的疲劳程度,从而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交警提醒,若在高速公路驾驶过程中感觉困倦,请驾驶人及时驶入服务区或驶离高速至安全地点停车休息,待休整好再重新规划路线出发。
此外,注意这几点可避免疲劳驾驶。首先,要科学安排好行车时间和休息时间。在驾驶时,连续驾驶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如果连续行车达到4小时,需要在安全的地方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
还有一点很多人会忽略,就是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驾驶。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会导致肌肉僵硬引发疲劳,驾驶人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和深呼吸进行放松。如果行车中有疲劳感,可开窗呼吸新鲜空气,如果实在感觉疲劳,最稳妥的方法是在安全地带停车,下车活动,待疲劳缓解后再上路,切不可在疲劳状态下,强撑困意继续驾驶。
此外,春季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产生倦怠,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这也是人体随季节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此时驾车出行更不能疲劳驾驶。
交警提醒广大驾驶人,出发前调整好作息时间和精神状态,切忌带病、疲倦驾车上路。
关于疲劳驾驶 这些规定要记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