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你可以得到超乎想象的戏剧体验——对话作者,参悟生命与哲理;对话时光,重温青春与理想;对话读者,倾听内心的独白。日前,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简称“戏剧幻城”)开城,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探寻之门。据了解,由王潮歌打造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属于河北省重点文旅项目,历时8年打造而成,首期共有四大主剧场、20个小型剧场以及108个情景园林面向游客开放,剧目总时长超过800分钟。
打破传统演出模式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和《红楼梦》文本之间的对话该如何展开。我希望讲述读者通过阅读产生思辨的故事。”王潮歌表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在戏剧幻城的情景园林中,《有还无》《真亦假》等以《红楼梦》故事为基础,而《床剧场》《我就不喜欢红楼梦》等看似与《红楼梦》故事本身毫无关联,却从《红楼梦》中引出奇思妙想。王潮歌用她的方式,用她特有的想象力,创造了梦幻的空间。观众在行进中感受着场景的切换、体验着不同的故事。
目前戏剧幻城排演的剧目中,《第三十五中》是一个沉浸式剧目,观众作为学生回到高中时代,《红楼梦》作为一个元素点缀其中。而《读者剧场》《有还无》《书不尽》都是以《红楼梦》为主题衍生的剧目。《上海路甲36号剧场》讲述了两个青年人来到上海路甲36号后幻想出的一部剧;《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穿插讲述了3个故事:宝玉挨打、一个东北青年和一位当代偶像,暗喻每个时代都有相同性格的人,并有着相同的命运;《我就不喜欢红楼梦》则让读者沉浸式进入到一场关于《红楼梦》的辩论中。
“我不希望复制《红楼梦》的故事桥段。我希望我的园林、故事、剧场不那么写实,希望它是提纯出来的符号,是写意的。”因此,在王潮歌看来,《红楼梦》写透了人生。情景园林的设计都是暗藏深意的,它让我们身边的人都活成了剧中人。
点燃文旅新热潮
从1812年的婺源汪口村,到1974年的苏州东风区二商店,再到1999年的广州番禺筒子楼、2018年的北京耳朵眼胡同53号院……“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中,108座情景园林呈现如梦如幻的场景,诠释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新理念。
这座基于“幻”而打造的戏剧之城打破了传统戏剧演出模式,以东方美学特有的“亦真亦假、虚实留白、轮回穿越”为创作手法,采用移步异景、迷宫幻境的景观设计理念,融合新情景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带给游客亦真亦假的空间感受。
戏剧幻城是王潮歌“只有”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它的登场意味着北京以东再添一处文旅新地标。“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作为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辐射京津冀城市群。戏剧幻城不仅仅为廊坊,也为京津冀文旅市场带来了想象空间。
戏剧幻城设有5座主题餐厅,包括主打怀旧风的“毕业季食堂”、饱含地域特色与红楼故事的“金陵面馆”与“刘姥姥包子铺”、主打现代简约风的“海棠餐厅”、凸显中式烟火气的“宁荣街大牌档”。水云间文化商街与幻城仅一墙之隔,书中人物品尝过的美食和各式文创手作、艺术工坊引人驻足。文化、旅游、艺术、商业等多业态品牌,共同构成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这里提供超30万平方米的戏剧演艺展览空间、5000余个餐位、4000余个车位,以期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文旅体验目的地。
戏剧幻城基于对优质文旅内容的深度开发,通过挖掘新的消费热点,培育新的消费场景,以IP为新的支撑,为受众带来新的消费体验。在项目运营方新绎控股总裁李晓菲看来,戏剧幻城将戏剧作为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敲门砖,旨在以中华民族的底层文化逻辑和行为方式来构建一套具有独特东方审美的休闲娱乐系统。“幻城从不同游客的体验视角出发,充分利用幻城戏剧及环境空间的多样性,针对不同游客需求,设计多种内容与路径组合,通过更加精准的匹配与引导,更好地唤起共鸣、引发共情,赋予游客更好的文化体验。依托《红楼梦》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和内涵,创造更多的文化内容、体验产品和产业机会,持续提升戏剧公园的吸引力。”李晓菲说。
传承中华文化
戏剧幻城让游客有充分的参与感、获得感,使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游客获得深植于血脉中的文化认同,让初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国游客感受到五千年文明的惊艳与厚重。这是一座以《红楼梦》文本和丰富的文化内容、时代背景、读者群落为依托的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戏剧幻城还将“亦真亦假、榫卯拼接、虚实留白、轮回转世”等中国式哲思与美学理念,运用到戏剧创作与景观设计中。从幻城入口处16扇风格迥异的“中国门”开始,到幻城中随处可见的“留白”“古建”与“方块字”,在如迷宫幻境一般的建筑空间中,用中国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王潮歌认为,要让读者成为主角,讲述《红楼梦》读者的故事。《红楼梦》的伟大远不止于原著,那些无数阅读它的人为《红楼梦》留下了笔墨、产生了交集、发生了故事,甚至改变了人生。因此,《红楼梦》深入我们的骨髓,是我们文化与血脉的一部分。戏剧幻城正是尝试让读者成为主角,讲述一个个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读者故事。
文字:禾 泽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