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向阳 绘
浙江的周女士网购图书给孩子阅读,但却发现图书纸张粗糙、印刷模糊,孩子看久了还头晕。家长向文化部门举报,结果牵出了一个庞大的造假售假团伙。日前,经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审理,这起特大侵犯少儿读物著作权案的多名涉案人员被判刑。
购买图书给孩子阅读,本为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却因为盗版图书而“坑”了孩子。现实中,许多人对盗版图书危害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版权所附着的经济秩序上,比如侵害相关作者和出版单位的版权、扰乱图书市场,以及盗版书质量不高导致的阅读体验等问题。事实上,盗版图书的危害远不止于此,质量问题还会带来一系列影响阅读者身心健康的现实危害。
阅读本来是一件健康快乐的事,但盗版图书的存在,可能反过来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身心成长。守护孩子的“阅读安全”,有必要多管齐下,对图书的产、供、销多渠道进行规范和整治。
图书在市场上属于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核心在于图书这一承载物上所附着的精神文化内容,也就是印刷于其上的图案、文字等形式。除此之外,由于图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与人体产生长时间直接接触,图书的材质和材料的质量都应该严格把控。
从图书特性及目前盗版图书的现状来看,盗版图书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危害:一是侵害合法版权人的经济利益;二是扰乱正常图书市场秩序;三是危害阅读者的身心健康,侵害他人健康权。前两种危害为社会所共知,但在危害健康方面却为消费者所忽略,事实上,盗版图书对健康的危害性大大高于对经济和秩序的危害性。比如内容的错漏、印刷质量的低劣,误导孩子的正确认知和审美情趣,而材质的问题则更直接损害阅读者的身体健康。
早在2013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委托清华大学环境质量检测中心所做的固体物质检测报告就显示,部分盗版书比同类正版书的铅含量高出100倍。正版书中,被列为一类致癌物的六价铬基本没有测出,盗版书中则普遍检测出存在六价铬。同时,盗版书甲醛普遍超标,这也是孩子读书头晕的原因之一。在网络上,盗版书读者在看书时头晕恶心呕吐现象并不罕见。
遗憾的是,市场上盗版图书唯一具备的优势——便宜,便让盗版图书的影响力实现了持续输出,横扫各大电商平台。以本案周女士购买图书的这个盗版团伙为例,该团伙盗版图书销售收入至少1600万元,按其定价计算,销售量高达300余万册,所查扣的10万余册相对于其已销售数量已是微乎其微。一个团伙便有如此威猛的“火力”,可以想见,全国范围内盗版书流入读者手中的数量必然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更令人心痛的是这其中的大多数进入了童书和学科辅导读物市场,成为孩子的读物。
对于整治盗版图书,多年来专家们从平台责任、出版社维权、法律惩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但效果不彰。笔者认为要把握三点:一是出版社减少童书的精装,多设计平装,把图书成本降下来;二是抓住一个关键环节,即电商平台除了店家资质外,还应要求店家提供合法进货渠道证明,保证上架的每本图书都可溯源;三是调整执法思路,加大对盗版图书制作、销售者的打击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守护孩子的阅读安全。
文字:廖德凯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