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惊喜父母

2024-03-06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小时候,父亲永远是拒绝迁就我的一方,在某些方面有自己“顽固”的原则。举例来说,高三以前,除非身体抱恙,他每周必须拉着我打一次羽毛球,我屡次抗议未果。后来,我习惯了小事上默认他的决定,避免争执。但整个中学时期,因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与父亲期待的并不一致,还是下意识把父亲当成“假想敌”,认定高考之后必有一场“恶战”。所以,当父亲提出“高考后要和我聊一聊”,我如临大敌,在脑海里预演了无数次“剑拔弩张”的场面。


  那天,父亲拿上他裹着棕色皮套的笔记本,喊我去阳台的藤椅坐坐,还罕见地泡了两杯茶,让我隐约感到了这场谈话的特殊性。4个小时的长谈由高中以来贯穿于我们所有交谈的问题开启:“还是想学写作相关的专业吗?”我再次给出肯定的答案,父亲却一反常态地对我说:“这问题我反复问你,是不希望你将来为自己草率地做选择后悔。但写作你喜欢了十几年,这已证明你足够坚定。”这一轻描淡写又重于千金的应允让我预先筹划的“反击”霎时失去了意义。我正愣神儿,父亲利落地从笔记本中撕下三页,递到我手里,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后来谈话涉及的种种话题,和我生活中与之对应的细节。在“坚持锻炼”的话题旁,父亲完整列下了我18年来尝试过的所有运动和每项运动的坚持时间,我瞥到时心中暗暗吃惊。很多零碎的细节,我自己也记不清了,更记不清楚父亲是在何时何地得知、记录下这些琐事。


  那次长谈让我在父亲身上看见了此前从未发觉的包容与细腻。这种反差像偶然漏出的光,借由它,我开始重塑父亲的身影。过去,成见让我将他困在“监护人”“独裁者”的形象中,认定他只想按照自己心意编织子女的人生。可仔细回忆,高二我提出独自外出旅行,常娇惯我的母亲犹豫不决,反倒是父亲,选择信任我的自理能力,坦然放手。


  当我们因为始终“留守”在自己的偏见里,盲视父母与偏见不符的行为,在心理为他们搭建片面的形象。发现“惊喜父母”的时刻,断口被光呈显、填补,偏见被击碎。但这种反转、顿悟式的体验也带给我们省思——伴随它们而来的可以是惊喜,也可能是遗憾,但都是幸运的。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