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24-07-15 来源:中国旅游报

  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到“旅游+”“+旅游”遍地开花;从开展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到创新市场治理手段;从挖掘旅游市场潜力,到推出一系列促进旅游消费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推动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同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我国旅游业发展迎来重大变革,被大众形象地形容为“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出台有关政策、推广文旅融合线路、推动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山河为卷,改革为笔。各地积极寻找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解题”之法,涌现出一系列文旅融合“破题出圈”的典型做法,“诗和远方绽芳华”的壮阔图景徐徐展开。

  畅游广州西关,感受“南国红豆”粤剧的迷人魅力;走进武术之乡,体验黄飞鸿“佛山无影脚”的威力;参观红军街,重温红军长征的艰辛历史……近年来,广东成功创建70条历史文化游径,充分展示了岭南文化、红色文化、海丝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成为广大游客追寻历史、“走读”广东的新选择。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走在洛邑古城的街头,随处可见穿着唐代襦裙、明代马面裙,绾青丝、贴花钿的姑娘游园赏灯,让人不禁有穿越时空之感。“千年古都”河南洛阳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大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穿汉服游洛阳”火爆出圈。


  放眼全国,从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到“文博+旅游”“非遗+旅游”等融合业态提质升级,再到跟着演出去旅行频频出圈、与李白苏轼等文化名人“同游”成为年轻人新选择……文化和旅游融出新天地、释放新活力。


  “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大改革举措,促进了文旅资源与市场的整合、开放与共享,取得了‘1+1>2’的整合效应,日益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认为,“双向奔赴”下,文旅互动发展成效显著,旅游因为文化更富内涵,文化因为旅游愈发生动,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产业互鉴的效果更加明显。


  创新供给提升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旅游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发展大众旅游。


  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推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公布第一批30个“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42个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评定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提质增效,全国乡村旅游人次跃升到30亿,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速超过20%……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全国各地深入探索“旅游+”“+旅游”,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更好满足大众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乡村旅游成为广大乡村地区盘活资源、解决就业、繁荣经济的引擎,农旅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徽全面梳理乡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遗产建筑等资源,推动民宿产业发展,打造独具徽风皖韵的皖美民宿品牌,创新推动资源变资产、乡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目前,安徽已形成“徽州民宿”“大别·乡宿”“皖东民宿”“一宅两院”“农舍经济”等民宿品牌。2023年,安徽全省民宿总量突破8300家,同比增长38.3%,接待游客207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300亿元,带动30余万人就业。


  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在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游客体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进无锡拈花湾景区,夜间沉浸式演艺、全感官沉浸式夜航体验等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场景,给游客带来夜游新体验;徜徉于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内,远古岩画、陶器纹路、青铜纹饰等随光影飘移;打开“君到苏州”智慧文旅线上服务总平台,了解旅游景区、文博场馆、演艺演出等资讯,预订景区门票,规划旅游行程……江苏积极推进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游客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让旅游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推进旅游和交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推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推动打造主题旅游列车,完善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旅游与健康、养老、中医药结合,推动研学实践活动发展,提高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水平……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推进旅游与教育、交通、体育、林草、卫生健康、中医药等领域相加相融、协同发展,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贾旭东认为,当前,“旅游+”“+旅游”已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推进旅游与科技、交通、体育等领域融合发展,已成为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旅游需求的有效途径。


  完善市场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高水平旅游业,要抓硬件,更要抓软件,特别要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以优质服务赢得旅客的笑脸和称赞,赢得持久的人气和效益。”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加强旅游信用体系建设,依法落实旅游市场监管责任,积极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大力提升旅游市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必不可少。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创新应用信用手段,实施“信用+”工程,并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确定14个试点地区。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验收结果,14个试点地区通过验收,其中4个试点地区验收结果为优秀。同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又启动为期一年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


  重庆市武隆区利用“智慧旅游—信用消费”平台,建立诚信消费者分级分类库,对不同履约能力群体提供不同的“信易游”产品;甘肃省张掖市建设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归集全市近600家文旅经营主体近2万条信息,实施“四等九档”信用等级量化评定;辽宁省大连市出台信用品牌认定制度,认定54家文化和旅游信用品牌企业,打造“信用+文旅+N”信用品牌产品服务体系……各地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中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彰显了信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在线旅游经营服务是旅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出游需求、促进旅游消费、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因点多线长面广,在线旅游消费纠纷一度频发,一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在线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有效遏制了在线旅游平台内容审核不尽责、“大数据杀熟”“捆绑销售”等问题,有效提高了旅游者合法权益保障水平。


  促进旅游市场繁荣不仅需要科学管理,更需要政府部门有温度的服务。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建立文化和旅游市场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指导各地聚焦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审批服务时效,树立政务服务好形象。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开展政策宣讲、答疑解惑,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创新推出“急需急办”服务;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好差评”结果,归纳发现政务服务堵点难点,每季度通报文旅市场政务服务办件量等;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与“黄牛”“黑中介”专项整治工作有机结合,提升市场满意度……当前,文化和旅游市场“好差评”机制对提升市场管理水平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反映企业诉求、了解行业呼声、服务沟通反馈的桥梁纽带。


  “旅游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行业,也是需要用诚信支撑信心的行业。近年来,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切实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守红线底线,不断健全监管机制、夯实监管制度,积极发挥品牌、标准、培训、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有效增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


  优化消费促进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旅游消费一端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端连着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国内游、入境游、出境游多点开花,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消费持续火热,有力带动了文化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商品零售等关联产业发展。


  进一步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促进旅游消费是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点。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创新旅游消费场景,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模式。3年疫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困难,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旅游业尽快恢复发展,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丰富优质旅游供给,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遴选公布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举办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开展“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做强做优做大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提质扩容。


  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江苏瞄准夜间消费“黄金时段”,出台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鼓励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夜间文旅经济发展模式,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业态;湖南省长沙市打造24小时文化和旅游消费高地,推动夜经济快速发展,丰富夜游品牌,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北京市东城区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整合优质资源,推出“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围绕营造消费矩阵、塑造消费场景、延长消费链条等方面,推出百余款文旅融合新产品。暑期旅游旺季来临之际,陕西启动夏季暑期文旅消费季暨第八届陕西旅游消费季,推出4大类500余项文旅活动,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新动能;福建省福州市抢抓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机遇,推出“惠聚榕城 福见商旅”“万企百日惠福品”等促消费活动。


  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国家与地方协同发力,旅游市场“热辣滚烫”。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促进旅游消费是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有效方式,各级文旅部门加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促进旅游消费的政策创新,提升供给质量、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发放旅游消费券等多措并举,充分释放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旅游市场做大做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说。


  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今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会后,全国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的热潮,多地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研究落实“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具体举措。


  “内蒙古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准确把握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抓住旅游新变革,紧跟旅游新形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打好产品创新、业态创新、运营创新组合拳,走转型升级之路、创新发展之路、品牌化之路,打造更多辨识度鲜明的旅游产品,不断满足游客的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需求,切实将‘亮丽内蒙古’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传得更开,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层次、质量和综合效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秦艳表示。


  “游客对美好旅程的向往,就是我们孜孜不懈的追求。”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铁军表示,海南将依托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和独特禀赋资源,锻长板、补短板、筑底板,增强优势,消除制约因素,用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努力推动海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首旅集团将全面履行国企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助力北京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推动旅游强国建设中主动作为。”首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凡表示,集团将在推进入境游发展、争取文旅产业政策支持、丰富消费商品供给、推动文旅产业与数字化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出真招、见实效,打造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文商旅融合迈上新台阶。


  “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跃迁是我国旅游业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旅游格局深度调整,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旅游成为消费、民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明交流互鉴等领域的亮点。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的国际环境、产业条件、市场基础、社会需求等更趋成熟。为此,需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不断优化供给、扩大需求、提升服务、强化管理,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产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瑞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国旅游业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也必将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继续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早日实现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