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嵩山道,烟花覆青草。草绿山无尘,山青杨柳春。”早已是绿树荫浓的盛夏,可一走进翠峰挺拔的中岳嵩山深处,便觉清新宜人。山中景色仿佛唐代刘希夷笔下的诗句那般,还停在暮春时节。
沿着崎岖的山路,登封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的检察官黄卫东步履匆匆,一路不停走到嵩山脚下一片中药种植田,葱茏的黄精长势正旺。药田里忙碌的老海就是黄卫东要找的人。
“荒野求生”犯了罪
老海本是信阳罗山人,早年父母相继去世,孤独的老海来到郑州附近打工。由于一无学历,二无技能,加上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谋生之路历经艰辛。5年前,老海一度沉迷于买彩票改变命运,谁料却因一次漏买与大奖擦肩而过,自己身边财物又被小偷盗窃,接连的人生挫折让老海开始自暴自弃。心灰意冷之下,老海一个人寻到登封,走进巍峨雄美的嵩山深处,在卢崖瀑布山顶后方深山老林中,觅得一个山洞,开始避世隐居。
“满怀绝望走进嵩山,打算在山洞里永远不见世人,自生自灭。”
老海就此在嵩山的山洞里开启“荒野求生”。五年来,他一个人住在山洞,饿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泉,熬过夏天的蛇虫鼠蚁,却抵不过冬雪封山,雨雪倒灌,寒风瑟瑟。求生的本能促使老海出洞砍伐山顶林木,搭建木棚,烧火取暖。直到2024年3月,遇上了嵩山的护林员张志中。
“天哪!住手!这里是国有林场,砍树是在犯法!”
3月14日清晨,刚出正月,护林员张志中在登高远眺时,发现远处山坳大片林木被砍,赶到现场撞见老海正在砍树。张志中一声惊呼,看到大片树林被砍,顿时心疼得泪流满面,张志中一边喝止老海,一边赶紧拨通了报警电话。
挽救这片林,更要挽救这个人
“我不知道那片林子属于嵩山国有林场,不知道砍树用于自己取暖是违法犯罪,我现在知道我犯罪了,但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面对检察官黄卫东接受审讯,已经远离社会、孤独生活5年的老海,嗫嚅回答,声音低沉。虽然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老海更对未来充满迷茫。
看完卷宗,为了了解老海犯罪动机和背景,黄卫东决定去犯罪现场查证,开车到山脚下,又徒步走了一个半小时,在远离景区步道三四公里的深山里,黄卫东和同事们终于来到老海生活了五年的山洞,护林员张志中、林业工程师和检察官们查看了老海居住的山洞和被砍伐林木现场,五年来,老海共非法采伐阔杂类大大小小林木314株,均用于自己搭建山洞的床铺、围栏和生火使用。
“这片林木,还是我的父辈的老林场人千辛万苦种活下来的,被毁得太让人心疼了!”摸着光秃秃的树桩,护林员张志中再次哽咽了起来。看着被毁的林木,看着老海5年来居住的阴冷山洞,想着老海瘦小沉默的模样,黄卫东和同事们陷入了沉思。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链完整。但犯罪嫌疑人砍伐林木确属用于自己改善居住条件需要。我们认为不能小案快诉,一诉了之。”从山上回到单位,黄卫东和同事立即向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程晓东汇报。“在‘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要高质效办好这个案件,想方设法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护好大嵩山,挽救这片林,更要挽救这个人。”程晓东检察长掷地有声。
林木有新绿 人获新生活
在多方协调联络下,黄卫东联合案件相关单位,带着老海再一次进入嵩山案发现场。护林员向老海宣讲三代林场员工育林种树,让嵩山焕发生机的艰辛历程。检察官们现场释法说理,向老海讲解盗伐林木犯罪的法律规定和危害。老海极其惭愧,表示自己虽然没有财产,但愿意用自己的劳动,让这片林木重新恢复生机。考虑到老海没有存款,更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来源,无力承担树苗支出。为此,登封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协调爱心花木企业无偿捐赠树苗,护林员主动在老海补种树苗期间为其提供基本生活物资。
2024年5月28日,根据林业技术人员测算补植数量,登封某爱心花木企业免费提供140株柏树苗木,在护林员的技术指导下,由老海开始补种,并对现场野生树苗进行培育。6月4日,经过8天的辛勤劳作,老海按要求把140株柏树苗补种完毕,还悉心培育了野生树苗200余株,林场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全部合格。“自己种树,自己挑水育苗,我一下子就体会到护林员的心情了,我也真正明白当初自己砍树的行为是多么错误。”看着山上自己新植的林木,老海感慨万千。
登封市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后,综合考虑本案属轻微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老海自愿认罪认罚,已提供劳力恢复植被,拟对老海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考虑到老海以后生活没有着落,检察官们更是多方为老海寻找务工机会。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登封北高庄村有一对董姓夫妇年事已高,子女外出做生意,家中黄精种植产业缺少劳动力,正有招工需求。于是上门到老人家里沟通,善良的老人一家愿意接纳老海前来工作。
2024年7月26日,登封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及公安干警听取案情并提出意见建议,与会人员一致赞同该案作不起诉处理。登封市人民检察院最终对老海作出不起诉决定。检察院还特别邀请善良的老董夫妇到场旁听,听证会后,检察官们把老海拉到了老董夫妇身边,老人们拉着老海的手,告诉老海,会如同对待自己儿子那样,让老海住在自己家中,老两口还愿意传授老海黄精种植经验。老海听着听着,潸然泪下,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和温暖。
“曾经满怀绝望进入嵩山,没想到在嵩山脚下安下了自己的家。”现在的老海,再没有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我要好好务工、好好生活,有能力了,一定要报答你们的好心,更要回报社会。”
“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清代诗人吕守曾在《望嵩山》诗句里描绘,巍巍嵩岳是一个充满幸福、给人带来幸福的地方,而在嵩山里,象老海这样的暖心的检察好故事,还在不停地书写,不断地传扬。
文字:周庆华、周梦雅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