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落下帷幕。本届艺术节吸引了近8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万余名艺术工作者参与,以370余项、1600余场高品质、高流量、高能级的演展活动诠释艺术、链接世界,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千万人次。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标杆性节庆活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着力深化国际性、艺术性、人民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同频世界舞台,从上海出发,推动新时代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看名团佳作共聚“全球艺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承载各方艺术愿景的重要平台。在本届艺术节,上海舞台与世界名团双向奔赴,上海城市软实力进一步彰显,上海“全球艺场”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国际名家名团齐聚上海。本届艺术节名家名团的“含金量”、“首演首展”的占比量再创新高。维也纳爱乐乐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等著名交响乐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阿库·汉姆舞团等国际舞团,ART021等展博览,让艺术爱好者在上海就能欣赏世界知名艺术展演。今年艺术节主板块56台演出中,来自境外的演出占比约六成。各类演出在艺术节首演比例近九成,其中22台国内原创剧目开启上海首演。展博览的首展比例达85%。
上海丰厚的文化积淀、艺术节品牌的集聚效应,夯实了这座城市成为“全球艺场”的基础。柏林爱乐乐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带来颇具特色的“上海驻演”,伦敦交响乐团、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德国邵宾纳剧院等纷纷将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唯一一站”或中国巡演“第一站”放在了上海。本届艺术节约有24%的观众来自上海以外其他省份、约8%的观众来自境外。艺术节成为“聚人气、引流量、促消费”的强劲引擎,吸引海内外观众“因为一个节奔赴一座城”。
国内艺术界群英荟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携《茶馆》《哗变》等5部大戏驻演上海;上海院团以“海派风华”为主题,献演《繁花》《长恨歌》等4部经典海派作品;“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云集上海各大院团佳作;一众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得主,用10台风格各异的戏曲作品,展现京剧、昆剧、越剧、汉剧、瓯剧、评剧等剧种在新时代的发展。
中外文明同台交流对话。国际演艺大会在4天内共吸引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专业机构、2000余名业界嘉宾参与;会期内达成近600项初步合作意向;9场专业国际对话,聚焦国际演艺市场新趋势、新热点,彰显艺术节在全球演艺行业的凝聚力、创新力、引导力。期间举办的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年会,新加入来自白俄罗斯、北马其顿、墨西哥等国家的6家机构。目前,联盟已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成员机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引源头活水浇灌艺术土壤
艺术节厚植艺术土壤,不仅成为名家云集的艺术码头,也是佳作迭出的创作源头。文艺院团、文博机构、文创企业和艺术家们将艺术节平台当作自身作品的“试金石”和走向国际的“出海口”,携手写下艺术和城市双向赋能的篇章。
传统文化赋能创作。本届艺术节的开幕式大戏是来自上海歌舞团的“新国风”舞剧《李清照》,舞剧在展现李清照生活的同时也铺陈出一幅宋代美学画卷;胡沈员工作室制作的舞剧《敦煌归来》、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肢体戏剧《俑立千年》,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转化为跨越时代的文化印记;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昆剧《诗宴·唐才子传》以昆曲演绎唐代诗人群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现实题材守正创新。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生命册》,用超5个小时的时长,全景式再现了过去半个世纪中原大地的时代变迁。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原创音乐剧《逐梦》、中国煤矿文工团原创话剧《温暖的味道》、北京歌剧舞剧院舞剧《破冰》,分别聚焦高铁研发、乡村全面振兴和民警题材,用创新性的创作思路讲好主旋律题材故事。
创新力量开路探索。“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推出9部舞台艺术作品、2个视觉艺术项目,包括话剧《尝试集》(2.0)和现代芭蕾舞剧《玉簪记》等。魔术周、木偶艺术周、数字音乐周3个专业展演板块既有展演又有比赛,给市民和观众提供潮流感、年轻态的艺术新体验。今年正式加入专业展演板块的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等艺术节“新成员”,也在衡山路复兴历史文化风貌区、胜利电影院等城市文化地标分别上演《梧桐影韵》《来自地球的钢琴诗》等佳作。
以“全城有艺”营造文化氛围
本届艺术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发挥优质资源溢出效应,让上海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沉浸式感受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营造“全城有艺”的文化氛围。
描摹城市“艺术风景线”。借助“艺术天空”板块,今年艺术节的优秀节目实现了中心城区和5个新城的全覆盖。作为“艺术天空”十周年·文旅融合特别策划,“非凡贝多芬——许忠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演绎贝多芬交响乐全集”成为上海大型户外景观演出的又一创举。同时,优质艺术资源走进进博会的艺术空间,还走进江苏无锡、浙江南浔、安徽黄山分会场,让艺术美美与共。
打造社会美育大舞台。包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内的众多名团来沪,在演出之外进社区、进校园。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小朋友与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同台演绎《舞姬》;在上海音乐厅,近100名乐迷与“山羊之歌”剧团导演等名家交流;在临港演艺中心,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做客剧院“社会大美育”教育品牌“聆海艺课”,为莎拉·张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开展导赏。
探索惠民利民新样式。今年艺术节联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英雄联盟”共同推出“爱艺术”关注残障人士公益项目;与“2024秋约魔都美术季”携手,首次推出多个主题演展联票优惠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支付宝合作推出出行红包、消费券等,带动周边餐饮、交通、住宿消费;首度和小红书开展深度合作,建立艺术节专区,引发年轻观众评论、打卡热潮。
在上海这一“全球艺场”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如同汇聚全球资源的“聚光灯”,让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文化风貌愈加凸显,艺术全产业链的脉络更加清晰。未来,艺术节将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目标,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开放的艺术视野、更加多元的创新实践,为这座城市提供更为丰沛的文化滋养、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上海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编辑:黄 敏
审核: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