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文博会·在现场】 山河文创“火”起来 传媒科技“融”起来

2025-08-26 来源:山西农民报

  头顶是模拟黄河奔涌的光影,脚下是勾勒太行之脊的地贴。一步入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展区,便仿佛走进一幅流动的三晋人文长卷。青灰色基调如古建砖墙,水墨点缀似太行晨雾,而真正的主角,是穿梭其间的观众、被创新激活的文化,以及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们希望每个人不仅是观看,更是体验和共鸣。”讲解员刘雨欣说道。在这里,“山河向新,共创未来”成了一场可触摸的实践。


image.png


  在“文化+传媒”展区,四份报刊吸引了不同的受众群体。《山西晚报》展台前,退休教师张建军驻足良久。“我订阅了十几年报纸,从纸质报到数字报,形式变了,但烟火气没变。”《山西农民报》模型展板前,娄烦农民刘峰感慨道:“它是农民的种养参谋,生活助手。”《对联》杂志组织的书法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书法家李保贵应大家要求写下了“不负韶华”等寄语;《良友文摘报》则带来了非洲鼓、陶笛等表演,现场气氛热烈。


  “文化+科技”展区笑声不断。“山河+头条”拍报机前,榆次市民安璐和儿子拍下“头版报纸”,孩子举着成品兴奋奔跑。一旁,1982年的老印刷机静静矗立,墨迹尚存,犹如沉默的见证者。从铅火岁月到数字时代,集团印厂如今日均印刷40余种报刊,配送线路超300条,最快实现“凌晨印刷,清晨送达”。这一老一新的对话,正是“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


  机器人记者同样引人注目,它能推荐文旅景区和文创产品,与观众俏皮互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长知识。背后是集团对“科技赋能传播”的探索——如“山河+”客户端已实现AI推荐、AR新闻等功能,“技术是船,内容是帆,二者同频才能驶向更远。”


  刚满两个月的“山河文创”品牌,是展区另一大亮点。“古韵三晋文创卡牌”收录鸟尊、鸮卣等文物纹样,让文物爱好者爱不释手;“山河小米咖啡”将武乡小米与云南咖啡豆创新融合,背后是山晚记者下乡见小米田萌生创意,最终促成了这杯“共富咖啡”。华北豹玩偶与“豹一报”谐音“有好报”,令人会心一笑;“荟萃山河”冰箱贴让刀削面、古建匾额融入日常生活。


  “山晚铺子”直播间里,主播正推荐忻州糯玉米、大同黄花菜等特产,后续还将邀请非遗传承人带网友“云逛展”。


  从墨香报刊到指尖文创,从铅火厚重到数光迅捷,这场展览让千年文脉可触可感、可亲可近。文化在这里不再是静止的文字,而是流动的生活、创新的实践,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正在发生的山西新故事。





供稿:柳    飞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