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刀尖上跳舞!电力硬汉每天巡查15公里,70米杆塔上搏命抢修!

2025-09-29 来源:良友天下网

  2025年4月28日,对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杰来说,终生难忘。这一天,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对他的表彰。

  荣誉如光环般包裹着张杰,面对众人钦慕的眼光,他质朴的话语掷地有声:“这个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褒奖,更是对无数攻坚履责、默默奉献的电力人的嘉许。”此刻的他沉稳从容,如崇山峻岭间的一竿修竹,披霜沥雪不改本色,20年前踏入电力行业的初心,依然火热而纯粹。


县城断电,临危受命


  2023年12月13日,山西运城突发极寒天气和冻雨,多条电力线路覆冰严重,中条山腹地4条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导致垣曲县城全域断电。经省市统筹协调,集结320名电力抢修工人、70余台抢修车辆参与抢修工作,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迅速落实安排部署,调配精兵强将驰援运城。


  张杰临危受命,带领公司抢险一分队第一时间奔赴运城,投入抢修抢险工作。当时,抢修路径尚未开通,他们顾不得道路坎坷湿滑,踏着厚重的积冰层穿林越谷进行现场勘查。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东、西、北三面环山,当时,中条山腹地气温降至-8℃,抢修作业面瞬间风力达到8级。工作人员只能在狂风间隙爬上近30米高的铁塔作业,强风和低温加剧了体能消耗,这场攻坚战对作业人员来说,不仅是技术、耐力的考验,更是对顽强意志的挑战。


  山顶白雪皑皑、红旗飘飘,从现场勘查、布置现场,到联系物料和大型机械,张杰全程参与。4天抢修时间,总共没睡够10个钟头,白天除了吃大烩菜时能在车里坐一会儿,其余时间都守在现场。他体内的军人血脉仿佛瞬间觉醒,完全感觉不到累和困,一门心思想着尽快恢复供电。会战结束后,他的腰好几天直不起来。


image.png

张杰高空带电作业 / 图片来源:朱佳敏摄


  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12月19日,熟悉的嗡嗡声从220千伏垣曲变电站主变传来,这在运维一线职工的耳朵里,美妙程度不亚于黄钟大吕,它标志着向垣曲县供电的主要电源点成功复电。


  现场的人们欢呼雀跃,浑然不觉满身的疲惫。张杰所在的团队完成了110千伏金古线拆除,组立铁塔1基,修复铁塔1基,紧放导线5档,拆除地线5档,处理各类缺陷31件,圆满完成抢修任务。


敢打敢拼,崭露头角


  2005年,25岁的张杰从部队转业到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从事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工作。当时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仗着自己在部队练就的优秀体能,张杰对眼前的工作信心满满。


  没想到跟着师傅第一次巡线,张杰就被上了一课。忻州山岳纵横,地貌多样,每天巡查路线长达15公里,风吹日晒、爬冰卧雪是常态。光是体能消耗已经让人难以承受,何况还要排查隐患、消除故障。输电铁塔20多米高,跨越河流和铁路的杆塔最高达到70米,爬上塔尖的那一刻,向来自诩身强胆壮的张杰忍不住双腿发抖。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巡线工作的苦与累。空旷的田野间,张杰背着五六十斤的装备边走边往塔上加装防鸟刺,形单影只,落寞疲惫,垄间劳作的老人一脸心疼。有一次作业归来,他走了两小时山路,带的水早已喝完,干渴难耐之际,老乡摘了新鲜瓜果热情招待他,他连声道谢,那种清爽甘冽的感觉让他至今难忘。


  与巡线工作的劳累相比,带电作业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是线路作业中技术要求最高的项目。尤其是高空带电作业,60多米的软梯在空中打晃,越往高处晃得越厉害。身体在拉弧的瞬间与导线接触,开始带电作业,动作一气呵成,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这个工种作业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一旦发生意外就是致命的。”张杰语气平和,却带着沉甸甸的份量。


  为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张杰把师傅教的“勤学、多思、多问、多做”方针贯彻到底,只要有带电检修现场就争着去、抢着干,别人上不去他上,别人做不了他做,一点点积累经验,一步步提升技术。


图片

工作中的张杰 / 图片来源:朱佳敏摄


  凭着肯钻研、不服输的劲头,张杰开始崭露头角。2009年忻州供电公司带电技术比武中,他获得个人第一名,并和队友斩获团体第一名,随后在省公司的带电技术比武中,连续三届获得团体前三名、个人前六名的优异成绩。张杰也从普通的带电检修工,成长为带电班班长、带电作业高级技师。


  作为线路工人,既要有真功夫,还得有好记性。20年扎根一线,张杰用脚步丈量了忻州5000多公里输电线路,精准掌握高压输电线路走向,对9000多基杆塔位置烂熟于胸,成了地地道道的“活地图”。别人惊叹他超强的记忆力,他的回答朴实无华:“走得多就记住了。”


  多年来,张杰参加输电线路专业巡视和专家组诊断性巡视,发现200千伏输电线路地线断股等重大缺陷50余件、弹簧销和开口销脱出退出紧急性缺陷68件以及一般性缺陷1000余件,成为确保设备健康运行、抵御事故的“防火墙”。


钻研创新,薪火相传


  “师傅肯吃苦肯学习,胆大心细敢想敢为,所有问题在他那里总能迎刃而解。”在徒弟任国栋眼中,张杰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有魄力敢担当,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带头人。


图片

张杰成为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 图片来源:朱佳敏摄


  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不绕行、不放过是张杰秉持的一贯原则,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处理不了,也会记在心里反复揣摩。


  2017年,张杰和同事在巡检中发现110千伏东宁线37号杆塔存在螺帽缺失的紧急缺陷。大风天气、大档距、40多米高空带电作业,几项不利因素汇聚在一起,传统软梯登高作业的风险暴露无遗。张杰凭借着娴熟的技术、优秀的体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强风中完成抢修。事后,他并没有松口气,而是反复思考如何优化流程,降低作业风险。


  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触类旁通的思维始终是张杰解决问题的制胜法宝,他从自行车脚踏结构中获取灵感,发明了螺帽紧固操作头、销钉安装操作头,并与组合绝缘操作杆结合,成功研发出悬垂线夹穿钉螺帽带电加装紧固专用工具。这套工器具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大幅缩短了带电作业时长,有效降低了作业风险。


  一名青年职工曾向张杰反映自己爬水泥杆时特别担心脚扣滑脱,以致于一上杆就心里发慌。这个问题让张杰意识到传统脚扣仅靠橡胶摩擦固定存在事故隐患,遇到雨雪天气极易滑脱。陪孩子玩轮滑时,他从轮滑鞋固定系统获得启发,用金属搭扣和牛皮绑带改造传统脚扣,兼顾紧固和调节功能,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研发出“前蹬后挂”双重锁定结构的脚扣。


  工作之余,张杰喜欢摆弄那20多件工器具,它们看起来并不起眼,有的造价极低甚至是零成本,但每一件都是“消缺神兵”和安防利器,摘取过国际QC成果金奖,获得过全国电力行业和山西省“五小”成果的桂冠。


  为了规范操作流程,张杰有个习惯坚持至今,收工后不论多累,都要把每天的作业内容记录下来。就像医生开处方,记录存在的症结、解决的方案,细致到罗列每件应用工具,他想把自己积累总结的经验传递给更多人。


  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杰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坚守运维一线二十载,时间和荣誉给了张杰最好的肯定。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团队成员中涌现出2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三晋工匠、7名高级工程师和12名高级技师,累计完成20余项创新成果并全部获国家授权专利,实现了技术技能的有效传承和人才队伍的梯次成长。


  守护电网这条路,没有终点,只有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前赴后继的接力。张杰常说:“干这行图的不是荣誉,看到大伙儿能安心用电,心里就踏实了。”在他眼里,万家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作响是最美的风景,也是他愿意用一辈子守护的岁月静好。




供稿:简   言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马   燕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