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3546319556 广告:13834566540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月球背面月幔比正面月幔更“冷”

2025-10-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10月6日,中秋佳节当天,国家航天局与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最新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基于月背样品发现,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正面更“冷”。这一重要发现,为月球正背面月幔温度差异提供了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的科学依据,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对月球“二分性”现象的认识。


  “假如月球是一本记录太阳系历史的‘书籍’,月幔便是这部书的‘核心章节’。”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李子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月幔位于月壳之下,是月球体积最大的组成部分,月球古老火山活动正是由月幔物质上涌形成的,其内部特征对探索月球演化至关重要。


  为破解月幔温度谜题,联合研究团队对嫦娥六号月壤玄武岩样品中典型的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矿物开展成分分析,运用“单斜辉石单矿物温压计”“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斜长石—熔体平衡温度计”三种方法计算玄武岩形成的温度和压力,并通过岩石学模型模拟玄武岩结晶过程,结果一致:嫦娥六号玄武岩结晶温度约为1100℃,较来自月球正面的嫦娥五号等样品低约100℃。


  “此前对‘二分性’的研究多依赖遥感、地球物理探测与数值模拟,嫦娥六号带回的月背样品,让我们得以‘近距离直接’研究月球正背面的差异。”李子颖强调,月球演化程度低、后期改造少,其正背面的巨大差异,对研究地球早期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据悉,该研究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共同合作完成,成果已刊发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这是中核集团科研团队继2022年在月壤中发现新矿物“嫦娥石”后,核与航天跨行业、跨专业联动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


  “月球如同地球的‘孪生姐妹’,却因未经历强烈后期地质改造,保留了更多太阳系早期特征,研究月球就是回望地球的过去。”李子颖介绍,随着嫦娥工程的推进,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已建成月球样品分析检测实验室,为月壤研究筑牢基础。“过去我们国家多是‘跟跑’,如今不少领域实现‘并跑’,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等任务中,更是实现了‘领跑’。”李子颖说。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