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10月12日,大同市提前13天供暖;10月19日,按规定11月1日起正式供暖的太原市也将提前启动集中供热……随着气温持续走低,全省各地纷纷“看天供暖”,提前启动供热工作,力争让“暖流”跑赢“寒流”。
冬季供热关乎百姓冷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保障千家万户温暖过冬,是每年入冬的民生必答题。“看天供暖”,看的不仅是气温,也是群众冷暖,这种灵活弹性的供暖举措,彰显的正是民本情怀。
为了保障今冬供热安全无虞,全省各地供热部门早早着手开展“冬病夏治”专项行动。从加速改造老旧供热管网,到排查整治“源网站户”四级设施,千方百计把“暖”字写细写实。进入供暖季之后,各地仍需要时时访民问暖,及时解决群众投诉的供热问题,及时根据天气和居民需求“精细化调温”。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打通供热管网的“最后一米”,才能把暖流送到群众心坎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方法论。而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把政策的精度、力度与温度体现在群众关心的细节之中。为“看天供暖”点赞,但群众的期待远不止“看天供暖”。直面群众需求,因时因势决策,持续优化公共事项,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