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来临,多地气温“跳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北京市朝阳区预防医学会预防接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陈秋萍指出,当前正值秋冬流感季与寒潮叠加期,三类呼吸道疾病需特别警惕:首先是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起病急骤;第二是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尤以肺炎球菌为典型代表;第三类则包括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微生物引发的混合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肺炎球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潜伏”于健康人的鼻咽部,通常不致病。然而,当人体遭遇流感病毒等感染、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或年老体弱等情况时,它便会乘虚而入,引发感染。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相关性疾病,其中大多数为儿童和老年人。陈秋萍进一步指出,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基础病,比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或者糖尿病、肿瘤等,是肺炎球菌性疾病的易感和高风险的人群,应该做好防范。作为子女,也应该关注父母等中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及早进行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已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活动水平明显上升。在流感季,需特别警惕肺炎球菌这个“潜伏的杀手”。陈秋萍强调,流感病毒感染会破坏人体呼吸道防御功能,如同为肺炎球菌的入侵“打开了大门”。肺炎球菌除了定植在人体的鼻咽部,还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空气飞沫的传播。感染肺炎球菌以后,可能导致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甚至还可能引起肺炎球菌性脑膜炎、菌血症等严重的侵袭性感染疾病。这些侵袭性疾病的治疗难度困难,死亡风险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易患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再加上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甚至一个人患有多种慢性病,一旦发生肺炎、流感等感染性疾病,亦会加重其慢性病症状,加大了其管理难度。相比于患病后的被动治疗,积极主动的预防才是上策。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降低肺炎球菌相关性疾病的重要举措。陈秋萍指出,早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经推荐肺炎球菌感染相关性疾病被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之一。
我国上市的肺炎疫苗包括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适用于6周龄至5岁的婴幼儿和儿童;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及以上有高危风险因素的儿童和成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陈秋萍提醒,除了疫苗接种,日常防护措施同样重要:疾病流行季节减少去人员密集或者环境较封闭的空间,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室内通风,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心态。
陈秋萍观察到,与往年相比,一个积极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不再是生病后才被动就医,而是主动地管理健康,这说明“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年子女协助父母预约接种疫苗,这不仅是表达关爱的暖心之举,更是守护全家健康安稳的重要方式。”陈秋萍提醒,线下可以前往所在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咨询预约。
排版:黄 敏
初审:黄 敏
复审:袁 野
终审: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