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8510528811 广告:18510528811

赵普马失前蹄的台前幕后

2022-04-12 来源:第二课堂(高中版)

       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人生的拐点,同样,也是赵普人生的拐点。


  从此,宋朝诞生,赵匡胤当了皇帝,即宋太祖。赵普,则理所当然成为开国宰相,参与了大宋朝开国典章制度的制定,也参与了人事变动的决策。其建议的“杯酒释兵权”,在酒席上,一劳永逸,解决了军阀坐大尾大不掉的局面,赢得了后世史学家的一致赞颂。


  其建议的先统一中原,凭借中原的财力物力,再挥剑北指,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计,虽由于宋军怯懦,缺乏战斗力而胎死腹中。但是,他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


  宋朝三百年基业的奠定,赵普实在功不可没。


  难怪赵普老后,会很自豪地对他人言,自己所学一部《论语》,以半部辅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辅佐太宗治太平。话,说得虽不谦虚,可也八九不离十,算得实情。


  然而,一部《论语》决定了他的成功,一部《论语》也决定了他的失败。



  一


  “杯酒释兵权”之后,军人的威胁已经彻底解除。从中唐以来,二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发动叛乱威胁中央的局面,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一去不复返。


  赵匡胤终于可以放心了,泡一杯茶,坐在宫中,悠闲地品上一口,长长地松一口气了。可是,还没等他缓过气来,他就发现,又一股势力出现在他面前。过去,不当皇帝,体会不到,现在当了皇帝,才知道除了军权之外,还有相权,暗流涌动,劲气逼人。


  尤其是自己登基之后,赵普所做的几件事,让他在无奈之余,深深感到相权之重,并非皇家之福。


  一次,宋太祖与赵普谈到掌兵诸将时,赵普告诉太祖,对待诸将,应小心防范为是。宋太祖不以为然,回答道:“统兵诸将,皆朕旧人,朕待之甚厚,恐不致如此。”赵普听了,呵呵一笑,问了一句:“世宗待陛下难道不厚?”


  一句话,让太祖如芒在背,十分不爽。说实在话,对待周世宗,宋太祖的内心感受是五味杂陈,有敬佩,有感激,也有愧疚。周世宗的恢弘开阔之志,让他佩服不已;周世宗将他从行伍之中,亲自提拔为领兵大将,更让他感激不尽。


  但是,另一方面,又是他尽量不愿提起也不敢面对天下人的,就是自己夺了世宗的天下。这是他心中之痛,怕人提及。可是,赵普却毫不顾忌地提起这事,唱山歌一样。


  赵普之所以敢于如此,就是因为他是宰相,是国家开国功臣,有强大的权力基础,敢于与皇权相抗衡。


  赵匡胤终于领略到了相权对自己的威胁。


  还有一件事,也提醒着赵匡胤,不得不对宰相动手。赵普在宰相任上,频频安插亲信,这让太祖皇帝很是不满。一次,赵普又拿了一份中央各部门的任职名单,让太祖盖章通过。太祖当然不盖,心想:这个朝廷是你赵普的,还是我赵匡胤的?


  谁知赵普也很不高兴,拿着这份文件,强逼太祖签名。太祖忍不住大怒:“你这家伙,职工竟敢逼迫老板了,反了你?”几把撕了文件,一甩袖子,走了。


  赵普不说话,嘿嘿一笑,把撕了的文件拿回去,连抄写一遍都懒得干,用糨糊把撕破的纸片粘贴在一块,第二天又送了上去。


  这次,赵匡胤软了,盖了章。


  不过,又一次,他深切地感到了相权的威胁。也迫切地领会到,削弱相权,势在必行。


  二


  在阴谋与血泊中爬出来的宋太祖,深知阴谋的强大杀伤力。当然,玩弄起阴谋来,更是高手。


  有人说他不会玩阴谋,这实在是小看了赵匡胤。耍阴谋,有高下之分,低手耍阴谋,还没实行,别人已看出其中猫腻,这样的人,不算阴谋家,只算小聪明,自己误了自己。真正的阴谋大家,玩了人,还让人拍手叫好,这叫阴谋艺术。


  宋太祖就是这样一个懂得阴谋艺术的主。


  试想陈桥驿兵变,实行起来是何等顺风顺水,是如何的流畅自然。结果,发动阴谋的罪名,落在赵普与赵光义头上;而当皇帝的好处,反而落在了梦中酣睡的赵匡胤头上。这话只能哄老实人。


  靠阴谋夺位的人,时时都在防备着他人阴谋夺位,赵匡胤也不例外。


  他知道赵普不可轻视,这家伙登高一呼,撕裂黄旗,披在自己身上,演出了一曲黄袍加身的喜剧,就推出一个赵姓的皇帝。这样的人,自己怎敢不防备?说不定有一天,他一个不高兴,又扯一面黄旗,披在另一个人身上,或者披在他自己身上,怎么办?


  自己得小心提防。


  于是,历史上就出现了一种君臣相得的记载。


  宋史官谈到这段,仍津津乐道:太祖信任赵普,经常下朝之后,到了夜间,亲自到赵普府上,饮酒谈天,亲密无间。


  一日,下大雪,下朝之后,赵普认为赵匡胤可能不来了,于是,脱了官服。就在这时,外面传话:“圣上来了。”赵普来不及穿上官服,出来迎接,只见赵匡胤立在风雪中,拉着赵普的手呵呵大笑着告诉他,自己约了赵光义一块儿来府上,听说你府上羊肉做得好,我们嘴馋了,来叨扰一顿。


  赵普听了,感激得五体投地。果然,不一会儿,赵光义也来了。三人进入内室,摆上酒菜,边吃边谈。赵普妻子林氏,亲自下厨,亲自端茶。赵匡胤很是不安,竟呼林氏为嫂子。


  君臣关系,到了这种地步,用刘备诸葛亮的鱼水之情来比喻,是毫不为过的。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它的幕后内情,是赵匡胤已对赵普开始产生怀疑了,不时地,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看他究竟在干什么。


  而且,这种防备,甚至延伸到了另一种形式:特务监督。


  三


  赵普这人算得上一代名相,可是他却有一个致命弱点,是一个清明廉政的官员不应该有的。


  他很贪婪,甚至贪得无厌。


  赵匡胤对绿化工作很重视,这实在是一种超前意识。登基之后,他很英明地下了一道命令,坚决不许乱砍滥伐,否则违法。制度一贴出来,大宋臣民,人人遵从。


  但是有一人例外,这个人就是开国功臣赵普。


  当然,赵普也不敢公开叫板,随意胡来。他暗地里派自己手下的人,到西北一带砍伐树木,一根一根,扎成木筏,顺着黄河漂流下来,一直流入汴梁城中,流进宰相府。自己兴高采烈,大兴土木,修建府第。


  原来,大宋朝建立之后,随着朝代的更替,也出现了一批新朝新贵。既然是新贵,是大官,当然要显摆身份。显摆身份,最得当的方法,就是扩大府第建设。赵普作为国家宰相,也不能免俗。修建府第,毕竟需要树木啊,于是,木筏下放,日夜不停。
赵普不愧眼光犀利,善于发现财源:既然大家要扩大府第,一定急需木材,同他一样。既然这样,自己为什么不广开财源,拍卖木材呢?


  于是,木材市场一时被赵普家垄断。白花花的银子,像水一样涌进相府。


  赵匡胤知道了这个消息,连皱眉头。他想,自己得敲打敲打这位赵宰相了。


  有一次修建城门时,赵匡胤一声吩咐,去看看工程进度,赵普陪同。到了那儿,只见所立树木,粗大得几人合围,都是珍贵的红松。宋太祖抚摸着树木,大加赞叹:“好树木啊,哪儿来的?”


  旁边有人忙回答:“从赵大人家购来的。”


  “哪个赵大人啊?”赵匡胤漫不经意地问。


  那人一指赵普。赵匡胤一见,望了赵普一眼,长长地“哦”了一声。顿时,赵普红了脸。


  赵匡胤一时还抹不开脸,心想,我以为你多么公正廉明呢,原来,私下里竟成了一个木材贩子。这样想着,一抬头,看见城门上写着四字:朱雀之门。赵匡胤问道:“加个‘之’字,有何作用?”赵普忙回答:“起着辅助作用。”


  赵匡胤这一下,终于找到了发泄愤怒的借口了,冷了脸,大声吼道:“之乎者也,助得何事?”赵匡胤明显是借话传意,隔山打牛。赵普一听,忙让人将“之”字去掉。


  赵匡胤黑着脸,一摔袖子走了。


  赵普一脸无辜,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赵普如此,只有两种解释,一是真的一生只读了一本《论语》,学问有限。赵匡胤此话,分明运用借代手法,用“之乎者也”代指读书人。言外之意,你们这些读书人,究竟能起什么作用?有着指着葫芦骂秃子的意思。但是,赵普这个文化人知识欠缺,有点听不懂。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政治人物,一个读书人,听不懂一个军人出身的话,谁信?


  另一种可能,就是赵普听出来了,可是装糊涂,“笑骂由人,好官我自为之”。


  毫无疑问,赵普采取的就是后一种态度。


  四


  过去做官的人,和今天的相比,还多了一样东西,叫气节,可是,赵普好像也很缺乏这点东西。一般情况下,皇帝对某人身居某职有些不满了,一敲边鼓,那人听出来了,心里就明白了:这是让我辞职呢,好啊,你不让我干,我还不干了呢!马上写辞职报告。皇帝呢,也顺风顺水,批了。这样两人都有面子。


  当然,如果你不愿意,皇帝也有办法,立马派人找你的茬,搜集证据。


  赵普这人,相当恋栈权位的,当然不愿意辞职。赵匡胤呢,也就开始了找茬行动。


  对于赵普这样的人,要找茬,是非常容易的。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事。


  宋太祖在平定后蜀之后,兵锋所指,荡平南汉。连续的重拳出击,吓坏了当时吴越国王钱俶。吴越国,此时虽还独霸一方,可是,细论起来,已成了大宋的属国。原来,在周世宗时,国势强盛,东征西讨,所向披靡,已有统一天下的气象,其时,吴越国王已奉表称臣。北宋代周自立,吴越国也相应成了北宋的附属国。


  钱俶害怕宋太祖灭了南汉,下一个就到了自己头上,就在绕室彷徨毫无办法的时候,有人给他出个主意:现在朝廷,赵普掌权,他很是贪财,为什么不送点钱财,求求他,让他想法替吴越国周全一下?


  钱俶一听,主意不错,就采纳了。


  这次的礼,送的实在是太大了,十罐金瓜子。谁知,这十罐金瓜子前脚刚送走,出主意的人后脚就派人给宋太祖打了个小报告:要抓证据,此时最佳。原来,这家伙是个间谍,太祖皇帝特意派来的,专门监督钱俶。


  赵普这儿刚收到书信,以及十罐金瓜子,正满面红光。门外,就传来了赵匡胤来访的消息。赵普慌了,书信和礼品,一时收藏不及,被太祖看见。太祖笑呵呵地指着那十罐东西问:“这是什么东西啊?”赵普忙回答:“是吴越国送的,是海鲜。”


  赵匡胤冷笑一声道:“是海鲜,味道一定很不错,打开让朕也尝尝啊。”


  赵普没辙了,皇帝的命令,不能不听,就打开了罐子,眼前一片金光灿烂。赵普嗫嚅半天,指着书信扯谎道:“没看信,确实不知道是这东西啊。”太祖道:“他以为国家大事由你这书生做主,所以才这样厚礼赠你吧?”说罢,拂袖离开。


  当天,赵匡胤派人送信给赵普:要么辞职,要么罢官。不然,到时我会拿出证据,让你下不来台的。无奈,赵普第二天乖乖交出辞职报告,当天,就被罢了相职。


  在皇权与相权的争斗中,赵普一败涂地。好在宋太祖还念及其故人之情,没有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否则,当堂拿出证据,再以贪污罪论处,一代开国宰相,就不是罢职能了事。


  没丢性命,赵普还算幸运。


余显斌